第05版:地方·西秀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社会
 
| 黔中早报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11年7月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五新”创建为载体
搭建社会管理新平台
2011-07-04

  实现“农业(社区)经济有新发展”,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保障。

  西秀区始终坚持把发展城乡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夯实农业生产、社区发展的基础,促进农(居)民增收。一方面依托资源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目前,全区414个行政村全部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初步形成以种植、养殖、劳务和旅游为支柱的四大产业,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4%。一方面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通过科技推动、市场拉动、协会带动等措施,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目前全区已成立各种经济专业协会104个,发展科技示范户2300多户,辐射带动农户6700多户。同时,鼓励兴办村集体企业,增加集体收入。如东关办事处东关村以村委会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的方式建综合市场,确保村集体收入稳定增长。华西办黑石头村建起了木材批发市场和大牲畜交易市场,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上百万元。城乡经济大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2010年西秀区生产总值达到88.79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5.1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511元增加到2010年的4365元,年均增长23.64%,分别高于全市2.85、9.64个百分点。

  实现“农民(居民)生活有新改善”,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夯实基础。

  西秀区始终坚持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要内容,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为契机,拉动各方面建设资金向创建村、社区投入。通过“一事一议”,全区实施项目569个,涉及310个行政村,投入建设资金6460万元。二是社会保障逐步健全。“五新”创建以来,全区共发放农村低保金2320.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47.68万人,参合率在95%以上,累计报销参合农民的医药费用5156.46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正全面铺开。农村危房改造、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廉租房建设大力推进,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三是促进就业、增加收入。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发展商贸经济,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如南街办事处南华社区紧紧抓住特色风味小吃一条街建设,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问题。2010年西秀区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94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3832人,完成就业技能培训1740人。

  实现“农民(居民)素质有新提高”,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凝聚力量。

  始终坚持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一是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工作。2010年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0.9%,同比上升1.11个百分点。“两基”通过“国检”,“普九”及扫盲任务全部完成。二是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依托区、乡、村三级党员综合教育培训中心、远程教育村校联合站点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增强了群众科学致富的能力和本领。黄腊乡团结村举办农技培训10余次,绝大部分青壮年都掌握了1到2门农业生产技能,全村基本实现机械化耕作,成为全乡唯一一个无牛村。三是进一步完善村居事务公开制度,引导群众参与和监督村居事务。在实施一事一议项目时,项目的确定和实施都由村民共同参与商讨和决策,公开透明,激发了群众参与村居事务管理和监督的热情。

  实现“农村(社区)面貌有新变化”,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造环境。

  始终坚持以抓好村居环境整治为基础,以创建平安村居为重点,使村居面貌、人文环境得到改观。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采取有力措施狠抓环境整治,村居环境卫生状况大为改观。开展“平安西秀”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处置群体性事件和信访突出问题的力度,妥善解决了一批因煤矿开采、企业改制和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各创建村开展了各类联防联治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如东关办事处东关村充分发挥巡防队伍的作用,坚持不间断巡逻值班制度,保障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村民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双堡镇石门村制定并严格执行村规民约,三年来村内无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件,形成了尊老爱幼、邻里团结、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

  实现“农村(社区)文明有新进步”,为社会管理营造和谐氛围。

  始终坚持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激发社会活力,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不断扩大基层民主自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一是配强支部班子,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促进文明新风、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地处城郊结合部的东关办事处东关村涉及征地拆迁的矛盾和问题十分突出,村民进京进省上访事件多,是远近闻名的“问题村”。2010年,新选举产生的村支两委班子通过认真仔细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努力调解在各类项目征地拆迁中的矛盾和纠纷。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以村委会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的方式建市场,村民按拆迁户每户30平米商铺、征地户按每户10平米摊位入股,按股分红,市场建成后,解决了该村近700个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人心稳定,社区和谐。二是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创建村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户、文明小区、文明家庭、巾帼示范村、法制村寨、无毒村寨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增强村居民的文明意识,文明新风逐步形成。如宁谷镇五官村开展“十大孝星”评比,倡导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三是依托农村(社区)警务室及驻村寨(社区)民警,开展普法、科普等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村偷牛盗马和“黄、赌、毒”的打击力度。四是大力加强村级(社区)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充分发挥调解委员会调处、化解矛盾的作用,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得到及时解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