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体育·广告
 
| 黔中时讯综合新闻网 | 安顺晚报电子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08年9月1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诚信拓宽致富之路
2008-09-11

  ——紫云农村信用社帮扶困难农户纪实

  本报记者 吴娟  实习记者 刘念

  金秋九月,紫云县宗地乡一片生机,正值丰收繁忙季节,记者来到紫云县宗地乡田间地头,只见农民们有的在整理菜地,有的则在收烤烟,农业生产红红火火。宗地乡村民刘兴忠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今年,宗地乡有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农民发展生产不再为资金而发愁,这完全得益于宗地乡政府的不懈努力,使宗地乡成为了紫云自治县首个信用乡,我们现在贷款方便了很多,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复杂了,而且利息也下降了,我现在喂了22头猪,将大力发展养殖业。”

  宗地乡作为麻山腹地一个少数民族聚居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生态环境恶劣,多数地方水资源紧缺,人畜饮水十分困难,收入来源少,信息闭塞,土壤贫瘠,广种薄收,全乡人均产粮280斤,人均纯收入仅1280元,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经济发展缓慢。但乡村领导重视“三农”问题,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致富,尤其是这里的农民,人穷志不短,他们信用意识强,且勤劳肯干,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乡村发展的最大问题仍然是资金困难,贷款难成了山区群众的最大叹息。

  然而,乡信用社也有自己的难处,面对信贷资金大量发放,而无法如期收回,影响信用社经济效益,只能是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开展信贷工作。如何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怕贷款这一长期未决的矛盾,实现信用社和农民均增收的“双赢”目标呢?

  万事开头难,创建伊始,紫云县农村信用联社认真谨慎,周密部署,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审慎决定把宗地乡作为紫云县第一家农村信用社信用乡来创建。仅凭信用贷款证就可以贷款吗?农民兄弟的心里充满了种种疑惑,农民兄弟张某养猪资金不够,当他手持信用贷款证将信将疑的到农村信用社办贷款,当他用贷款证几分钟之内就贷到第一笔款时,他顿时惊呆了,太方便,简直不敢相信!很快,李某,杨某,吴某—个个农民拿到了钱,老百姓终于相信了。

  小额信用贷款给宗地乡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很快传遍了全乡各个角落,在乡党委、政府组织大批干部下村,广泛宣传评定信用村、户的意义之后,宗地乡各村掀起了争当信用村的热潮,并涌现出许多久违的感人的故事。许多贫困户多年来欠的钱,一直无力归还,村委会替他们还上了,一位姓谢的老人感慨地说:“信用是做人第一准则,人未死债不烂,我确实苦于无能为力,感谢村委会解除我几十年的心病。”

  诚实守信作为一种社会风尚,已逐渐成为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及各行各业共同遵守的职责。信用工程开展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宗地乡的山山水水,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宗地乡这片土地。宗地乡乡长罗锦全告诉记者:“宗地乡被评为紫云县首个信用乡之后,简化了老百姓的贷款手术,使老百姓有资本加大农业发展,给农民增产、增收带来了好处,并且改善了社农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富裕,农信社贷两旺,同时也改善了干群关系,上访告状的少了,发展自己的事业多了,农村秩序稳定,宗地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紫云自治县农村信用联社主任田锦明,不仅仅着眼自己的工作范围,为农民发放贷款而贷款,而是和员工们一道将延伸触角,在深度、广度上为农民致富扎实做好服务大文章。他说,基于宗地乡身处麻山重地,这里的农民朴实、勤劳、信用好,并且乡党委思发展、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十分清晰,并且一直都十分关心、支持农村信用社工作,使农村信用社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信贷管理较为规范,农村信用环境较好,宗地乡开展信用乡创建,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贷款利率上给他们很大优惠,通过信贷服务的改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如今的宗地乡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是农村信贷服务工作任重道远,这只是一个起步,以后的工作将会更加艰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宗地乡要发展,就离不开农村信用社的支持。经济与金融相辅相承,在借助农村信用社金融平台发展的同时,要给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发展,从而助推宗地乡经济的发展。要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工作,大力倡导社会信用,积极依靠政府力量,帮助农村信用社打击一切逃废债务,全力帮助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营造出良好的信用环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