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学思 伍水清 文/图 小区道路干净整洁,岔路口的卫生室医生在接诊患者,沿街商铺迎送一位又一位顾客,工厂的工人忙着赶制衣服、手套,小区里花树成荫……近日,记者走进西秀区蔡官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春晖小区,看到了这番热闹且祥和的场景。 2016年以来,该镇747户2799名群众享受国家扶贫搬迁政策住进了春晖小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29户2390人。近年来,春晖社区服务中心始终将续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作为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做好安置点“五个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创建,强化社区精细化管理服务,提升搬迁群众社会融入感,推动春晖小区建成和谐文明、包容团结、安定有序、共建共享的文明小区,全面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建强基层组织 公共服务不断 “我们成立了党总支,下设春晖小区党支部等三个党支部。通过强化组织建设,春晖小区党支部现有党员35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仅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党员就有30人,战斗堡垒和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强化,确保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蔡官镇党委委员、春晖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娄小燕介绍道。 春晖社区服务中心在保障春晖小区搬迁群众土地、林地、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其它惠农政策不变的同时,聚力完善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四大要素”配套建设。 目前,春晖小区周边有公立幼儿园4所、小学2所、中学1所、职校2所,小区居民子女入学率100%。 春晖小区卫生室有资质医务人员2名,且小区距镇卫生院300米,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享有就医绿色通道,医疗保险报销比例高达90%,小区家庭医生签约已全覆盖。 同时,小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享受“应保尽保”政策,该镇6月发放城镇低保金70余万元,春晖社区安置点就有269户848人领到了低保金。 群众有班上 收入有保障 “社区安置点劳动力家庭647户已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搬迁户增收有保障。”据娄小燕介绍,春晖社区服务中心不断强化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今年就开展7场培训,让376人掌握了一技之长,帮助群众拓宽就业路。此外,依托该镇农业产业基地、驻辖区企业帮助居民实现稳定就业。 贫困户杜小波搬到小区后就进了小区工厂上班。“我负责做手套,计件拿工资,一个月能领3000多元,生活不用愁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社区干部和企业的帮助。”杜小波说。 去年3月,蜡染刺绣车间进驻春晖小区,带动了小区12名妇女就业,还在政府支持下为小区及周边300多人提供了免费就业技能培训。搬迁贫困户袁有帝身体状况不好,但她会刺绣,通过培训就上岗了,她说:“在这里住得好,吃穿不愁,上班只走四五分钟的路,工作轻巧,每天收入70多元,我知足了。” “春晖小区搬迁户中很多是苗族,苗族妇女大都有蜡染刺绣手艺,为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我们引进了蜡染刺绣车间,帮助苗族妇女把手艺利用起来,就是想让民族文化继续传下去。”春晖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宏说。 强化社区治理 做优文化服务 老党员金贤文从浪竹村搬到春晖小区后,身体恢复良好,在社区服务中心“征召”下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从楼栋长干起,检查卫生、解决水电问题、处理邻里纠纷、参与志愿服务……2019年成为社区党总支支委委员。 金贤文说,春晖社区设有警务室,有“天眼”监控全覆盖,还实行“社区+警务室+派出所”工作制,群防群治让居民生活很安全。社区服务中心设了五个便民服务窗口,对搬迁群众政策落实、生产生活、矛盾纠纷等问题进行服务。社区网格化、楼栋化管理更是为群众提供了贴心服务。社区每周组织一次志愿服务,干部带头、群众参与打扫小区环境卫生,生活环境越来越干净舒适。 为强化社区综合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春晖小区以社区服务中心各项便民服务为引领,平价超市为社区居民带来便利与实惠,儿童欢乐之家在各志愿服务队关心帮助下成了随迁子女的乐园,老年文化活动室充溢着欢声笑语,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持续向社区居民传递着精神文明的力量,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带头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