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我家种植了4亩水稻,今天天气好,请来收割机师傅帮我收割一下家里的稻谷。”李小荣一边将稻谷装满口袋一边告诉记者,以前收水稻,都是人工割、人工打,效率很低,随着农业科技化水平的提高,从种植到收割都实现了机械化。现在收割机一天就可以收割几十亩水稻,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秋意浓,稻谷香。在西秀区各个乡镇,到处都是机声隆隆唱丰收,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的美好画卷。 据了解,西秀区是贵州省水稻主产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全区优质稻集中在沿邢江河沿线的旧州镇、刘官乡、黄腊乡和东南部的双堡镇、东屯乡、杨武乡等地。 各地唱丰收,销售也兴旺! 在西秀区刘官乡,一车车装满刚刚收割好的稻谷被送往西秀区刘官乡富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大米加工基地。 伴随着机器的运转,富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大米加工基地日生产量达到30吨的大米,一粒粒从剥壳到装订,装车再到运输,销往全国各地…… 除了富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西秀区辖区内的贵州省田宝米业有限公司、西秀区屯稻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加工企业不断强化品牌,创建了河边人家、金黔稻、旧州大米、双堡大米、东屯香米等品牌,将安顺的优质大米不断推向市场。 据了解,2021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西秀区粮食生产,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双指标的目标任务,西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根据省、市的任务分解,对全区的夏收和秋收粮食生产任务进行分解,制定下发了《安顺市西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秀区2021年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成立了西秀区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及粮食生产技术指导小组,将工作的重心全部转移到粮食安全工作上。 此外,为确保全区粮食生产稳产,提高粮食供给保障能力,2021年春播以来,西秀区各乡(镇)、办积极抓好粮食增产示范样板点打造,实施单产提升行动技术措施。目前,全区水稻面积达24.55万亩,预计产量为12.8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