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
农村小水利 惠泽大民生

2015年12月2日第02版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 王玉环)  12月1日,在西秀区蔡官镇兑长沙村,10几名当地村民正在绵绵的冬雨中为新修复的山塘做最后的清理工作,崭新的沟渠纵横捭阖,由山塘向着远处的农田不断延伸。

    据了解,兑长沙村的长冲村山塘是上个世纪60年代修建的,由于年代久远、年久失修,山塘不仅没有发挥出灌溉效益,反而出现了堤坝渗漏破损的问题,在汛期还成为下游村民们生命财产的一大威胁。

    提及山塘的情况,村支书罗涛说:“早就想修复这个山塘,但因为缺乏资金,又没有具体的责任人和单位,就算修复好,也没人来管理,用不了多久又会坏的,工程修建只能搁置。”

    罗涛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西秀区水利局水改办专职副主任袁庭红说:“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由于产权不明晰、人员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工程的管理体制一直无法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自去年2月,省水利厅将西秀区列为全省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县(区)之一,西秀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开始了改革之旅。

    边行边试、边试边改,树立依法依规、民生优先,赋权释能、尊重首创,强化监督的基本理念,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明晰了西秀全区2364处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水权,同时颁发了“三证”,全区共成立19个水务管理公司或分公司,165个农民合作组织,聘用了197名村级水利员,探索创新形成网络管理、“公司+合作组织+水利员”管理、购买服务、拍卖经营、股份合作、承包租赁六种管理模式,理顺农村水利工程产权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建设与管理、管理与使用,使用与养护相脱节的情况,达到了建管养用、以水养水的目的,充分发挥了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率,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如今,长冲村山塘有了明确的管理组织和责任人,每一段沟渠有了管理、养护保障,更为可喜的是,在落实了项目管理后,长冲村山塘在今年被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中整治的七座山塘中的一座,目前建设工程已基本完工。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