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本报记者 冯毓彬 群众实现家门口创业、通村公路正在铺设硬化、全村自来水管网改造安装接近尾声、两个种养殖合作社发展渐入正轨…… “村里能有今天的变化,真的要感谢刘书记。”村民口中的刘书记,是市科技局到平坝安平街道大寨村的驻村干部刘远贵,据了解,刘远贵来到大寨村后,为大寨村八角坪摘穷帽、拔穷根,得到村民一致好评。 11月30日,记者走进大寨村八角坪,感受驻村帮扶给这里带来的新气息。 从大寨关向八角坪方向望去,一条5米宽、长4.4公里的通村公路顺着山势蜿蜒盘旋,还有500多米就全线贯通了,山间小路,供水管网犹如一条欢快的长龙,顺着路沿直奔八角坪…… “靠山吃山是刘远贵帮扶的一大原则,八角坪山高地少无田,传统种植显然作用不大,出路只有发展山地特色种植。”刘远贵说。 走进村里,正巧遇到村民刘兴正在搭建种植猕猴桃所需的T字架,看到我们,便和我们聊了起来。“种猕猴桃的经济价值比种包谷强,刘书记带我们到修文县考察学习猕猴桃的种植技术和销售经验后,坚定了他们种植猕猴桃的决心。” 刘兴告诉记者,为了调整村里的农业产业结构,帮助村民致富,刘远贵帮助鼓励村里成立了大寨村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且帮合作社解决了种苗引进和成品销售渠道。 善于利用资源优势,是刘远贵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经实地考察后,他认为八角坪地弯组生态良好,草源充足,便积极鼓励和帮助村民发展养牛。得知地弯组村民陈德贵对养牛有基础,且想扩大规模而苦恼时,刘远贵主动找到了他,专门请了省畜牧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到场指导,在牛种的引进、常见病的防治、饲养技术等方面帮助陈德贵扩大养殖规模。 在刘远贵的鼓励下,陈德贵大胆尝试,先把牸牛“送”给村民散养,双方签订养殖互助协议,待牸牛产仔后,村民把一头牛仔作为赔偿返赠予陈德贵;村民领养1头牛,就归还1头牛仔,领养两头就归还两头牛仔,这样的模式在无形中扩大了养殖规模,又缓解了陈德贵养牛圈舍不足的实际困难,在散户和大户之间实现双赢,达到带动大家发展的目的,消息传出,村民们兴趣很高,目前已有15户散户正在酝酿领养协议。 由于刘远贵帮扶工作方法多、能力强,区委、区政府给他做工作,要求他挂任安平街道大寨村的同时还兼顾白云镇刑江村,白云镇党委、政府还专门下了聘书,聘请刘远贵为白云镇“经济发展顾问”,为了不辜负组织上的信任,刘远贵发挥自己人脉资源广的优势,到市里、跑省城,找领导、访同学,切实为白云镇和刑江村出谋划策,功夫不负有心人,投资700多万元的大寨至肖家油路改造工程已经完工,协调新建刑江村办公楼60万元已经敲定,100万元大寨村河道治理项目正在审批…… 刘远贵到村任“第一书记”帮扶两年来,多方筹资累计达1300余万元,帮扶大寨和刑江村,完成1户双残户危房改造,累计遍访和慰问贫困户120余人次;解决大寨村全村400多户及周边1300余人饮水问题,为大寨村八角坪60余户贫困户扫清了发展的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