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面Newspaper Layout
上一版  
   第08版:副 刊
        
相关新闻
书非借不能读也

2015年5月4日第08版

分享到:

    □王有林

    2015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成立20周年纪念日,由此,我联想到我与书结缘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借书阅读的难忘经历……

    时间要回溯到“文革”末尾那一年(即1976年),我就读于安顺地区实验学校小学二年级,有一天,在我们班上,有一位姓邓的同学从家中带来一本书名叫《红色娘子军》的连环画彩色版图书,内容反映的是芭蕾舞剧的“红色娘子军”的斗争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大家纷纷围拢观看。邓姓同学瞬间成为“最”受欢迎、“最”为牛气和“最”具权威的同学。由于我平时与邓姓同学关系最好,在我的软磨硬泡和“威逼利诱”之下,邓姓同学被迫将图书借予我阅读一天,但是,他再三嘱咐我:一、此书是他从父亲处“偷”来,必须要保护和爱惜好;二、借书时间只能是一个晚上,第二天上学时必须归还他;三、如果他把书弄丢了,他会遭到父亲的“毒打”,他就要和我“绝交”。为了能够借到图书,我满口应承。拿到图书的那一晚是我最为开心的时候,我手捧图书翻来翻去、重复阅读不下十次,才舍得放下此书,走到书包跟前拿起书本开始做家庭作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图书,但是,有很多图书我都没有完完整整的阅读过一遍,我在想: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心境导致我远离书香的呢?思忖多年,我一直没有寻求到答案,难道真如古人说的“书非借不能读”吗?由此,我联想到:借书与借钱的道理可能是相通的,当我们借别人的钱消费时,也许我们会精打细算的使用(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尽早归还),而当我们借别人的书阅读时,我们想到的是要尽快归还,于是我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内完整的阅读一遍、阅读二遍甚至N遍,那么,如果我们都到公共图书馆去借阅图书(图书馆的藏书比“别人”丰富得多得多),我们的阅读效率必定大幅度提升,我们的“书香社会”必定会形成。

    前几日,我看到过一份相关调查资料:在新中国建立以前,有多达90%以上的人祖祖辈辈都不识字,更不遑论阅读图书了。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脱掉了“文盲大国”的帽子,绝大多数中国人认识了文字、看得懂图书,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文化”成就啊!但是,当今的现实中国,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新兴媒体(如网络、电视等)铺天盖地,知识讯息良莠不齐,导致现代人患上了“懒阅读”、“怕阅读”、“恨阅读”的阅读综合病……

    我不想规劝大家放弃手机、放弃电脑,在这里,我只想呼吁:从我的阅读经历来说,科学的知识讯息是图书记录的优势,因为它是作者穷尽一生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它是知识真正的力量源泉,我希望有更多的“读书人”有“书非借不能读”的意识,走进图书馆,畅游知识海洋,共建“书香社会”……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