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任端毅 挂历曾经是市民走亲访友、新年问候不可或缺的礼品,进入12月后,更是挂历销售的黄金季节,而今年挂历市场却冷冷清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各种方式获取日期信息,挂历没有了市场。 12月9日,记者在两城区走访几日发现,从开发区一路走到西山批发市场,根本找不到销售挂历的商家,在西山批发市场周边的多个商户,听到记者想要买挂历时都表示,现在很少有人买挂历,所以他们根本不进货。 在老大十字、中华西路等城区主干道,过去年货集中的几个地方记者均未发现有挂历销售,最后记者走访小商品批发市场,在几百个商铺中,记者在一个偏僻的小巷中终于找到了几家卖挂历的商铺,但是门前生意都非常冷清。 在一家卖杂货的商铺门前,记者看到商家摆上了几摞手撕日历,封面上普遍的大红色配上财神的图案,显得很喜庆,然而在记者观察的20分钟内,竟无人问津。 看到记者上前翻阅,商铺老板显得有些惊讶,“这种日历本一般只有老年人会买。”这位老板还告诉记者,以前还会卖点挂历,可是现在买的人少,几乎都不卖了,手撕的日历本在乡场上还能有点销路。 而在另一条偏僻的小巷中,记者终于找到了一家售卖挂历的商铺,不过摊子上摆放的挂历不超过40本,也鲜有人问津,店铺老板告诉记者,现在买挂历的人少,他们之所以还卖,是因为有一些老人还在用,“还有做生意的也会买了送人,不过也不多了。” 店老板感叹到。 “现在的手机都带日历,谁还专门去买日历啊。”市民小盛说。小盛还告诉记者,日历本上只有一年的日历,最多也就有两年,可是手机上的日历包含了前后几十年的,需要查什么用手机就能查到,可比翻日历本方便多了。 市民卢女士也说,日历本和挂历都很不方便,每个月都要翻一次很麻烦,而且这个挂历还得往墙上放个粘钩或是钉颗钉子,“有的人家刚装修好的房子,谁舍得往墙上乱粘东西或是乱钉钉子啊,我家前几年的挂历还放在柜子里没打开过呢。”卢女士对记者说。 虽然年轻人对传统的实体日历需求不大,但是对老年人来说,日历本却是新年必备的东西。 “我母亲今年70多岁了,每年年底,她都要在各个地方收一些新年挂历,然后分给我们兄妹几个,分不完的就在家里挂上几本自己用。”章先生对记者说,尽管手机里就有万年历,他们也给母亲买了手机,可是老人根本不懂得在手机上查询日历。 而挂历对71岁的钟奶奶来说就是一种装饰,她每年都会收集一些挂历,然后选好看的挂在墙上,“挂历上有山有水有花,多好看,过年了,挂在家里也喜庆啊,而且每年一换新挂历,就知道要过新年了,这才有过年的感觉啊。”钟奶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