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深度·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社会
 
| 黔中时讯综合新闻网 | 安顺晚报电子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09年4月2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心铸就40年教育历程
——访50年代全国劳模潘翠
2009-04-29

  本报记者  田歌

  50年前,一个年仅15岁的女孩因为家庭的原因走到了教师岗位上。刚从初中毕业,从来没有一点教学经验的她面对着将近50多个比自己只小几岁的孩子,从开始的迷茫,到后来的成熟,她本着一份对工作的执着和对孩子们的爱,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潘翠。

  1957年,潘翠因为家境贫寒,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服从分配来到了安顺市第二小学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当时年仅15岁的她,在一个全新的岗位上,感到了一点不安。“当时太小了,正是读书的时候,突然叫我去教一帮孩子读书。当时班上最大的孩子只比我小了两岁。”值得庆幸的是,当时的年代中,学生比较乖巧,其他的老师对潘翠的帮助也很大,再加上她本身的性格就是很认真并且很有爱心,所以很快,潘翠适应了自己的岗位,并且带上了“实验班”。1959年,潘翠经过层层筛选,被推荐参加了“文教群英会”,并获得那一年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次年,潘翠又因为表现优异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当问起为什么能在短短地不到两年年能得到这么大的提高,潘翠笑着说:“其实要在教育方面获得成功,没有什么诀窍,认真努力是必然的,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15岁任教以来,她总是利用平时的时间,挨家挨户地走访自己的学生,真正地了解自己学生的想法,找准自己学生的优缺点以“对症下药”。“当时我觉得每个学生都像是我的弟弟,我觉得要用我的心去了解他们,去爱他们。”将学生当作亲人是潘翠对学生爱的表现。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她过多地关心的是他们的生活,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她就牺牲掉自己玩和休息的时间去帮别人补课,力求每个学生都不掉队。对学生不进行任何惩罚也是潘翠作为教师的原则之一,“学生既然是学生,他就有需要学习的东西,他们这么小,肯定难免犯错,我从来都是以教育为主,绝对不会去体罚学生。用语言辱骂更要不得,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如果用语言攻击或者身体上的处罚会对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也许就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可能影响孩子们一辈子。”经过潘翠对学生们细心而又充满爱的教导,她所带的班级获得了50多名学生全部考到红分的好成绩。

  1996年,潘翠退休了,正式告别了她工作了40多年的讲台,09年初,她在60年代亲手带到毕业的学生召开小学同学会,邀请她参加,她对此表现出了惊喜和激动,她说“虽然我现在不在讲台上了,但是我的学生们仍然记得我,要知道他们有的都已经退休了,但仍然叫我一声潘老师,让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教师最大的荣耀,比起任何奖章都更让我自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