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治未病”产业化:参照国际健康产业的运作方式,突出“治未病”的特点,完成“治未病”健康服务、产品生产销售、植药物种 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治未病”健康产业。这就是产业化。 (二)产业化的必要性:1、产业化能促进科研的不断进行和科研成果的尽快转化,形成生产力。2、产业化能吸引各方人力、财力的投入,有利于“治未病”社会化、市场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健康和中医药的需求。3、产业化使科研和市场需求,健康需求紧密结合,发展市场杠杆作用,尽快建成“治未病”健康产业,并不断推动“治未病”同国际接轨,溶入国际健康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更高效益,引领人类健康发展。 (三)产业化的可行性:1、市场需求是产业化的坚实基础。有关专家指出健康产业是21世纪六大朝阳产业之一,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治未病”是健康产业中的佼佼者,具有很大优势,有广阔的市场。2、政府支持是产业化的可靠保证。我国政府对“治未病”有很高评价,给予了极大支持,“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启动和完成,有利于推动产业化。3、科研是产业化的基本条件和有力支撑。“治未病”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要使它发出更耀眼光芒,需要科研的雕篆,需要将其精华与现代科学理论,科学技术相结合,与现代社会实际相结合,创立现代中华健康文化,创造实用的诊疗技术,健康产品。这些是“治未病”产业化的基本条件。目前“治未病”健康工程中,有三十多个单位在作研究,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是产业化的有力支撑。4、中医众多的治疗方法和丰富的治疗经验,是产业化最富有的资源,使之在健康产业中具有强大的优势和竞争能力。 (四)产业化能促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完成。2008年我国政府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在启动仪式上卫生部部长陈竺作了重要讲话,对发展“治未病”提出了四项要求:1、“应转变观念,医疗卫生决策者,医务工作者都应不仅着眼治愈疾病。”2、“应建立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保障服务体系,以健康文化为基础,引导人们树立健康的理念和信心,掌握运用‘治未病’的知识和方法,以健康促进为手段,将医疗部门、健康教育部门、健康管理部门以及科技部门有机整合起来,开展预防保健服务,以健康保险为支撑,发挥其经济补偿、市场组织、资金融通等功能,为‘治未病’发展提供保障”。3、“不止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支持,需要人们持之以恒的坚持”。4、“使中医这一古老的理念,在新历史条件下焕发新的勃勃生机,是一项崭新的、极富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大家一起为之奋斗”。产业化道路无疑是达到上述要求的催化剂、能促进“治未病”工程的完成和持久发展,是为之奋斗的一条道路。 (刘明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