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锐 夏至过后,总有那么一段时间,高原的雨下个不停,有时从半夜开始,一直下到天明,天一亮雨就停了,又是一个艳阳天。有时是从傍晚开始,就一直淅淅沥沥的下,没完没了的如丝飘渺,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了凉爽。 安顺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交通方便快捷,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宜居之地,康养的避暑圣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气候宜人的居住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这座210C的城市,渐渐因凉爽而广为人知。 今年的雨水比往年的多,许多地处低洼的地方,都积成了水潭,用不了多久,被雨水滋润过的庄稼和树木,又生机盎然起来。残留沉淀的泥土,成了肥沃的土地,许多希望在阳光雨露下,生得如夏花般灿烂。 从高铁站接到朋友后,风驰电掣向南驶去,高速公路上车水马龙,久未谋面的朋友,依然如故健谈,一路上谈笑风生,依然如昨的青春年少,到了安顺不去黄果树瀑布,此乃人生的一大憾事。游览完大瀑布,已是夕阳西下,天空一片彩霞满天,归巢的鸟儿从天地边缘,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归隐于山林深处,天地静谧安宁。 穿过石头寨边缘,到了匠庐村晓民宿时,天已经黑了下来,石墙石瓦的古老村庄,已经改造成高端民宿。听朋友说要来,早已经预订过,这里成了热门的网红打卡地,远方的游客早已爆满,临时是没有房间的,现代人们追求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理念,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安顺的布依族村寨,大多依山傍水,溪水长流鸟语花香,一栋栋石头房子,错落有致排列,点缀于青山绿水间,像似一颗颗珍珠,散落在高原荒野,勤劳善良的人们,建造水晶宫似的美丽家园,石街石巷的幽深,石墙石瓦的清秀。 我给朋友介绍这里的情况,他甚是满意。这家叫做匠庐村晓的民宿,建在一个名叫普叉的布依族村寨,由于处于半山中,村民们发家致富后,都搬迁到瀑布边上去了,栏杆式的古老建筑,一楼关牲畜,二楼住人,三楼存储粮食,以及农具纺车及其杂物,到后来得到开发改造,焕了新颜。 经过改造过的民宿,依然保持原汁原味,但内部的设施,极具现代品味,能够满足人们追逐自然又宜居的特点,成为名副其实的真实体验,吸引外地游客纷至沓来。值班的保安及服务员,都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在家里面就可以打工,又照顾了小孩和父母,何乐而不为呢?租出去的空房子,又可适当收取租金。 现在许多村寨,在旅游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渐渐焕发出新的神采。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其间所沉淀的历史人文底蕴,渐渐成为新的旅游“卖点”。丰富多彩的各民族文化,在传承中让人倍感珍贵,那些都是活态传承的历史,终究汇成一抹萦绕心头、久久不散的乡愁。 晚饭前,天开始下起雨来。噼噼啪啪的雨珠,拍打光滑的石瓦,从房子上滚落下来,连成一条条水帘,斜风细雨的飘逸,一阵阵细雨,飘过房前屋后,翠绿的树丛竹林,哗啦啦低吟浅唱,拨弄潮湿的心扉,洗涤尘埃的往事,雨打芭蕉的意境里,朦朦胧胧昏黄的灯光,点亮格子窗的景致,斑驳陆离的闪烁,一桌地道的美味佳肴,飘香的满足着味蕾。伴随着古琴曲,半山听雨的旋律,滋润疲惫的心灵。一餐的久别重逢,不知不觉间眼里泛起朦胧,凝固了飞逝的时光。 山脚下的低洼处,形成了形如月半湾的池塘,岸边杨柳依依缠绵,独自慢步走过长长的堤岸,天空突然下起了雨,赶紧跑去亭榭里躲避,满身还是被雨水打湿,雨水顺着脸颊流淌,薄薄的衣襟透明,盘膝坐在亭中禅悟,烟波浩渺的荷塘,小荷才露尖尖角,唯有蜻蜓立上头,含苞待放的心花怒放,笑靥如花依然灿烂如昨。 漫步传统村寨,古老的石房子前,任凭风雨飘摇,打湿单薄的身影,低矮的屋檐下,雨丝如绵透明,始终让人无法揭开,高原神秘的面纱,山脚下的田野里,一层淡淡的雾霭,轻柔飘渺的弥漫,轻抚翠绿的庄稼禾苗,如梦似幻的烟消云散,当真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清风徐来,真叫通体净爽。走到村中的游泳池边,凝望着淡蓝色池水,波光粼粼的闪烁,脱去衣裳跳入池中,瞬间被清凉包围,自由自在地相互追逐,似又回到了童年,天真烂漫的美好时光。时光如水,岁月如梭,时间如白驹过隙,从身边擦肩而过,深山密境里,梅雨季节中。盛夏时节的安顺,竟有如此的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