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面Newspaper Layout
上一版
   第08版:副刊
        
相关新闻
洞中仙境 写意龙宫

2025年7月11日第08版

分享到:
泛舟龙宫 □唐琪 摄

□余国富

偶然与文友谈及,安顺境内的两大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之中,撰写黄果树的文章很多,写龙宫的却不那么多。然则,盛夏之中游龙宫,真是妙事一桩。

龙宫的自然风光,是出了名的。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洞中瀑布——龙门飞瀑,有翡翠般翠绿的天池水,有峻岭间手臂粗细长满苔藓相互缠绕的藤蔓,有溶洞中造型奇异的钟乳石,有水流撞击山谷富有节奏的訇然之声,有全球最大的植物汉字景观——龙字田……

想起“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句。这次到龙宫旅游,我更相信“不到龙宫一游是终身遗憾。”

都说景区的气候好,那到底好到什么程度,只有亲身体验后才会有感受。虽有夏日骄阳,但气温还恰如仲春,温暖中带有丝许凉意,宜人得很。行走在竹影婆娑的小道上,观看于绿水中摇曳的翠竹倩影,呼吸着富含氧离子的新空气,欣赏着密林中鸟儿欢快的歌声,不经意间便到了龙门飞瀑,便可立体式地饱览这世界罕见奇景。

从龙门飞瀑穿过溶洞向上去天池的路上,我微微感到了些许热,额头上微微出了点汗。溶洞是斜着向上走的,路很窄,也要陡些。溶洞的出口在半山腰。也许是在上溶洞梯坎时产生的热量多,加上刚出溶洞口时洞内外温度的略小差异,才会有这样的感觉。

溶洞出口到天池,全在密林中上下穿行。沿途老树,高大耸立,枝繁叶茂,有如凉亭,处处皆为绝佳的小憩之所;林中藤蔓,婀娜多姿,往来缠绕,相互攀携,密织如网。极目远眺,远山逶迤,山峦起伏,密林深布,蒸蒸日上。

天池水的绿太吸引人了。才透过密林缝隙看到那一湾翡翠般的池水,我就有迫不及待触摸的冲动。我边排着长队缓慢向前移动,边用数码相机忙不迭记录美丽时刻。我从密林深处拍、从高处拍、从近处拍、从正面拍、从侧面拍,生怕漏掉任何一个角度,遗落任何一处美景。我不停地回看着相机里的图片,竟不知是在为自己的拍摄技术点赞,还是在为天池的绿点赞了。

坐上小舟荡漾在天池中,我学着老船工口吻大声喊了起来,“开船啦!”同船客人都会意地笑了起来,脸上全是轻松和快乐。我们还陶醉于小船行走后天池中留下的缕缕富有诗意的绿波时,船已到达了一进龙宫之处。在这里,天池到了尽头,前方出现了米许高、宽的洞口。我在想着如何进入溶洞的时候,富有经验的小船驾驶员突然把方向一摆,一加速,整船人就直直进入了溶洞。

洞壁中造型奇异的钟乳石、石笋,掩映在红红绿绿的彩色灯光中。它们时而是顶天立地的擎天大柱,时而似骄羞少女微露着的洁白面纱,时而如金碧辉煌的人间珍宝,把溶洞打造得富丽堂皇、美仑美奂。

小船在“宫殿”里行走得很快,才拍了几个镜头,一进龙宫就到了尽头。我恋恋不舍上岸了,魂却似丢了般,竟坐在岸边木凳上发起了呆,久久不愿离去。在景区工作人员提醒下,我才回过神来,才知道前面还有更精彩的景点,才依依不舍地继续前行。

穿过通天洞穴,转过深深暗道,是二进龙宫处。二进龙宫的溶洞,多处已有人工打造的痕迹,自然天成之感已大不如一进龙宫,然其亦梦亦幻的意境,仿若仙境般,超凡脱俗。

二进龙宫尽头,是神奇的金鱼塘。金鱼塘其实是个大天坑。这里四面环山,林壑优美。因为从金鱼塘到漩塘,要走旱路,要翻山越岭,多数游客到了这里,会畏难而沿二进龙宫的通道乘船折返,是以金鱼塘处的风景因为更静而另有一番风味。

环天坑上行,路呈之字形延伸,全为梯步。约莫垂直上升百余米,是为通往相对较矮丫口的平缓斜谷。谷中矗有青色巨石,上刻“药谷”红色醒目大字。药谷植被保护完好,笔直合抱之木比比皆是,大者甚需两、三人牵手才能合抱,大有原始森林之味。在这里,林与石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合,那些从岩石缝里长出的大树,粗壮的树干把高高突起的岩石严实地裹起来,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上树下石的奇观。

丫口处,地势平坦,然四周山峦的陡峻却丝毫未减。目光所及,覆盖着厚厚植被的高大山峦更显身材魁梧;高大山峦背后的远方,蓝天更蓝,白云朵朵。此处小憩,可尽情欣赏鸟儿在空中自由翱翔的身姿,可近距离聆听幽谷中小鸟清脆歌声,可自由自在的想像着自己变成了欢快的小鸟……

通往漩塘的路又陡了起来。在抚云处,山势有如翼然的长亭。行走其间,仿若其下空无一物,远处浮云似乎触手可及。难行的两三处低矮之地,须卷着腰、侧着身。奇妙的旱溶洞,直下直上,虽不大,但洞中奇形怪状的钟乳石,令人目不暇接。我们边走边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边感叹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的确,“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确实是“常在于险远”。同行年近七旬的老人告诉我:“近年来,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自己出行多以两轮车代步。今天看到这众多美妙奇观,竟也不自觉地翻山越岭了。”

旱溶洞下方不远处,是为佛洞。佛洞处岩石壁立千刃,飞鸟难越,中间岩石向内凹进形成大厅,风雨不能入内。大厅中分层次塑有高大观音、如来、达摩、韦陀、弥勒等佛像,据说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洞中佛堂。我最喜欢弥勒佛的塑像,他笑容可掬,温婉宽容。

一路至漩塘,基本是平缓的石板路。我们虽累,但却很快活。驻足于漩塘边上,观望着清且涟漪的塘水,静静领略着山不转水转的奇妙,我不禁为这大自然的神奇感叹。我抬起头,望见远方老农正挥着鞭子赶着大水牛耕田,我知道,这里有无限的生机……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