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面Newspaper Layout
上一版
   第08版:副刊
        
相关新闻
春 节 记 忆

2025年2月7日第08版

分享到:

□廖兴坤

小时候,每到过春节就兴奋,有肉吃,有糍粑吃,有糖吃,可以不用上坡干农活,可以穿新衣服到处玩好些天。

年前,家家户户杀年猪,那时一年到头吃不上几次肉的我跟着父亲到处帮忙。父亲杀猪是把好手,而我会搅猪血,让血不会凝固。布依族杀猪有一套固定程序,先由主人拿绳子进猪圈套住猪的一只脚,大家一起把猪拉出猪圈。然后把猪赶到一个宽阔的地方,大家一起上前,抓的抓脚,抓的抓尾巴,抓的抓耳朵,把猪摁倒在地上,再用绳子捆好脚和嘴。把猪抬到一张长条桌上,朝向十分讲究,头必须朝外,尾巴对着堂屋。准备一盆热水把猪脖子洗干净,再准备一个接血的大盆。我们两三个年轻后生准备大碗,一把筷子,碗里放一勺盐。准备停当,父亲就开始动手了。我们几个赶紧接血,边接边搅,顺时针方向匀速搅动。接满后,找一张桌子把碗放下,但手不能停。为什么用一把筷子不停的搅动,血就不会凝固呢?多年以后,我才从高中的生物老师那里得到答案。筷子不停的搅动,可以把血液里的血小板清除,血液就不会凝固了。

其他人淋的淋热水,刮的刮毛,把毛弄干净,就可以解剖了。先下猪头,再是猪脖。猪脖肉我们又叫二脖肉,用于款待当天帮忙的亲朋。肥肉烧皮后做成回锅肉,瘦肉做成炒菜。

尽管很多人喜欢吃肉,但最具吸引力的还是猪血做成的菜品。做回锅肉煮肥肉的时候,顺便煮一块瘦肉,一块肝子,一小块肥肉,煮熟后,合在一起剁成肉末。准备两盆肉汤,准备葱、薄荷等佐料。等待肉汤变温,将肉末搅入汤中,再将血搅入汤中,等汤停下来,凝固,撒上佐料,大功告成。这是贵州省安顺地区布依族独特的美食,血半生半熟,佐料去除了血的腥味,舀上一碗,鲜香无比。

待猪肉熏成腊肉,大年三十差不多就到了。布依族的大年三十、正月初一要打糍粑。这些都是年轻后生的事情,四五个年轻后生挨家挨户打糍粑,一打一个早上。粑粑盆很大,是大树桩掏空做成的,家家户户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粑棒也是天然的,形状像“7”,一个粑盆搭配两个粑棒。两个后生轮流反复捶打,直到糯米饭变成糯米粑。打糍粑不只是力气活,还是技术活。技术不好的,粑盆底部、边角上会留下糯米饭颗粒,而技术好的,能把底下的、边角的糯米饭翻出来捶打,使糍粑变得粘性十足。布依族打糍粑,打得比较多,除了自己家人吃之外,还作为亲戚拜年的回赠礼物。

除夕的肉菜,以杀猪时留下的猪头为主,外加一些炖菜和炒菜。量不求多,正月初一会做新的。这与本地的汉族习俗不同,汉族通常会做一大桌子菜,一直吃到正月初三初四,讲究年年有余。布依族新旧分明,除了饭菜,水也十分讲究。除夕要守夜,零时要到水井边点香烧纸,接新水,讲究新年新气象。

正月初一,不能出远门,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都不能翻箱倒柜,不能动针线,不能往屋外泼洒水,只能轻轻倒掉。什么道理,众说不一。

正月初二早餐通常吃油炸糍粑,吃了早饭后就可以到远一点的地方走一走。但村委广场会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老的打扑克、唱山歌,年轻的打手毽、抛花包。布依族的毽子与汉族毽子不同,不是踢的,是用手拍的,像打羽毛球一样来回拍打。手毽底座一般用铁丝或竹篾做一个圆圈,用鸢尾花的枯叶一层层交叉叠加,再用粗线缠绕捆绑,切掉多余部分,插上五六根鸡翅羽,手毽就做好了。花包则是用布缝成一个四四方方的袋子,四角挂一些流苏吊穗,袋子里面填充沙子或小米之类的东西,袋子用彩布条交叉缝成一个十字,上方连接一条长布带,布带分三节,每个结点装饰一些彩色毛线或彩布条。当然,花包形式多样,装饰什么的都有,有的还绣有各种图案,绮丽无比。花包原本是女孩相中男孩的定情之物,男女之间抛花包是传递爱意的一种方式。但春节村里男女之间抛花包,跟打手毽一样,只是一种节日传统游戏。广场上,除了一群人交叉打手毽,广场两边,男女各一头,来来回回抛花包,每次大家都争抢着去接。打手毽、抛花包都是讲技巧的,打手毽用手掌拍打,要打出抛物线,默契的组合能拍上千个来回不落地。抛花包,要先顺时针摇两三圈,再抛出去。接的人也是讲技巧的,接的时候要抓住布带的中间。

正月初三,有个“送先祖”的仪式,在家门口桌上,供奉腊肉、糍粑、红蛋等食品。下午可以走亲访友了,拜年正式开始。拜年必带的东西是糖、酒,还可以带一只鸡或一条腊肉。糖最早都是镇宁自治县生产的波波糖,后面慢慢放宽到饼干、点心或饮料。酒最早是糯米酒,后面改成瓶装酒。拜年小孩除了有压岁钱,还能得到两个红蛋,大人可以带回一个盆口大小的大糍粑。

正月初五初六,村里人大多上坡干活了。但对于年轻人,春节要计算到正月十五,他们借走亲访友到处玩耍。那个时候,村村有年轻人来,晚晚有人对歌,山歌荡漾,通宵达旦。年轻人还借赶集,到处赶表,乐不思蜀。赶表是男女之间结识交往的一种方式,跟谈恋爱差不多。最早也是对歌,后面演变为语言交流。关岭县城无疑是布依族男女赶表的理想之地,在百货大楼和民族商店门口,男女各站成一排,相互打量对方。男生中意哪一位女生,可以通过本村的女生去联络,对方同意后,便一前一后到电影院后面树林里去交流。与恋爱不同的是,赶表的对象可以频繁更换,除非一见钟情,相互已产生爱意。布依族的婚姻,一种是源于定亲,一种是源于赶表。当然,赶表是走向婚姻的重要途径。

幸运的是,这些文化符号在我们这代人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期待它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焕发活力,闪烁出耀眼光芒。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