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猴场镇:
“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2024年4月30日第06版

分享到:

□本报记者 李伟

近日,走进紫云自治县猴场镇湾头安置点,道路整洁、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一群老人坐在树下,悠闲地聊着天。

“国家政策好,帮我们盖了好房子,现在的居住环境比以前强上百倍,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幸福。”年近70岁的夏大芬从坪上村搬迁到安置点,她说刚搬到安置点那两年,有些不适应,但现在已经完全融入搬迁生活,大家住在一起相互帮助,很和睦。

紫云湾头安置点,易地搬迁群众81户346人,涉及猴场镇辖区15个村。近年来,猴场镇坚持党建引领,团结全体党员群众,上下一心谋产业、强治理、促振兴,努力使搬迁群众过上幸福新生活。该安置点建设以来,先后获得安顺市易地扶贫搬迁“十佳文明安置点”、贵州省妇女联合会“妇女之家”等荣誉。

强基础、优治理,群众稳下来。猴场镇统筹管理安置点,专门设立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办公室,由专人负责,不断完善安置点公共设施,建设图书室1个、篮球场1个,安装摄像头10个,配有网络工程、消防通道、楼道照明、安全提示等基本设备。

“由于安置点搬迁户来自不同村,前期互不认识,管理有一定难度。后来,我们入户走访,将无法外出务工的31名劳动力选出来作为安置点的保洁员,同时也是管理排头兵,通过自家管自家,大家共同监督管理,有效促进安置点搬迁群众快速融入搬迁生活环境。”湾头安置点负责人明靖介绍,安置点有楼栋长2名,民警1名,保安1名,确保搬迁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

“打扫环境卫生、参加公共活动、讲文明、树新风等可以获取积分,通过积分评选‘宜居乡村示范户’并颁发荣誉。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搬迁群众还能利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明靖介绍,评选的“宜居乡村示范户”起到了示范作用,让大家形成文明“攀比”,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从2023年到现在安置点举办了20余次公共活动,比如包粽子比赛、手工编制、文艺表演等。举办活动可以让大家团结在一起,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增强了对安置点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更是稳住搬迁群众的关键。湾头安置点,始终做好转移就业稳增收,依托猴场镇安置点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做好企业和群众岗位需求“双向”收集,做到“点对点、一站式”组织化输出,帮助搬迁村民实现就业增收。

走进猴场镇安置点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搬迁户王玉正在打扫卫生,她告诉记者,“我家是从猫场村搬迁过来的,由于家里有小孩需要照顾,不能外出务工,所以就在安置点做保洁员。我丈夫不久前也从外地回来了,打算在猴场镇开烤鱼店。”

“我们知道王玉老公想要返乡创业后,为他们家争取到5万元的无息小额贷款,希望他们通过创业走上致富路。”明靖介绍,他们每个月都会进行排查,做好就业人员登记。对长期没有就业的劳动力,一方面,及时向镇里汇报,通过调节公益性岗位、就业技能培训等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外出就业,补助相应的就业交通补贴,确保一户一就业。

截至目前,安置点围绕就业技能培训6次累计246人次。就业人数为179人,省外就业91人,省内县外11人,县内就业77人,其中提供公益性岗位31人,劳动力家庭百分百实现一户一就业。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