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守红 从我的家乡普定县播简到普定县城,大概有四十七八里路。小时候,到县城没有直达班车,只有两班直达安顺的班车路过普定。一班从鸡场坡过红岩的坪鸡大桥,爬马路坡,过坪上,穿普定,达安顺农公站;一班从鸡场坡过沙家马场大桥,穿马场街上,过沙坝地龙场,穿普定,达安顺农公站。走马场的班车,就从我们寨子下面简易的砂石路上经过。每当放牛回家,我们就会在班车掀起的烟尘中紧追不舍,只为闻那难得一闻的汽车尾气中的汽油味。直到追出一两百米,班车把我们甩出老远后,才悻悻地返回跟上牛群往家走。这种追着班车闻尾气的情景,至今在我的脑海中,仍然栩栩如生。 那时候,播简人很少有到普定的。因为没有什么事必须要去县城,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每个星期六赶鸡场坡时,就能解决得妥妥的。邻里之间有啥纠纷,找俩德高望重的老人、村支书、村主任或村民小组几个有威信的人,便能举行“会审”,最后得出双方服气的结果。但要是谁有事进了趟城,回来之后,人们就会主动聚到他家,听他眉飞色舞地描绘县城的新鲜。比如西门的车有多多啦,高楼竟然有六七层的啦,商铺的商品种类繁多不说,还有多精美多便宜啦……这些描述,现如今一点都不稀奇,因为就算是一个简单的乡镇所在地,都比他们原来描述的县城要繁华得多。但在当时,这类进城后回来的描述,总是让我憧憬着城市生活的美好。 我第一次进城,是2000年的中考。2000年以前,普定县的中考都在各乡镇中学举行,但自2000年开始,中考改在县城举行。我这一年刚好初中毕业,便得借此东风识得了普定县城。记得那天早晨,我坐最早的班车,摇晃颠簸了近两小时才抵达普定西门下车。下车后找到同学,问了统一入住的西门外武装部旁的迎宾馆。在宾馆报道住下后,就兴冲冲地往嫡台坡爬(只要晚上9点后准时回房,其他时间都是自行安排。),去普定县第一中学看考场。看完考场后,便震惊于普定县第一中学的文庙和万寿寺,它们古色古香的样子,让普定县第一中学笼罩着一股典雅的书卷气,这让我们已经填报普定县第一中学(那时候,中考还是先报名填志愿,再进行考试,然后学校根据招生计划,在报考的学生中由高分开始进行录取。)的几个同学皆暗暗兴奋不已。出一中校门后,我们就往万担仓走,到万担仓门口不远处开始爬东华山,到东华山顶登高望远,一览普定全城,待心旷神怡后,又取道东华山烈士墓下山,经县人民医院后,过龙王庙看大龙井,走豆腐街看县供销社,在石板街看琳琅满目的时尚衣饰,过西门桥到农贸市场吃饭。几角钱一个素菜,一块二到一块五一个荤菜,我们按人头每人搭配一个菜后,便吃得美滋滋的。一连三天考试时间,我们下午考完都要如法炮制地走一圈,但总感觉还是走不完,看不尽。考试结束后,带队老师要求统一乘车回鸡场坡,于是我就只能意犹未尽地跟着回家了。 中考放榜,我如愿地考上了普定县第一中学。读高中那三年,我把整个普定县城的每一个旮旯角落都走遍了。记得那时候,北到黄家桥,南到吊井,东到普定县第一中学,西到中国人民银行、中医院一带后,就基本不热闹,没有什么人流和几栋楼房了。2016年回到普定县第一中学任教后,我与项君显良、张君振启三人经常相约环城走路。几次走下来后,我们发现现在的普定城,已经在原来的面积上翻了几番。东面的石头堡、北面的青木湾、南面老马台、西面的黄土坡都已经发展成了县城的一部分。有次用几天的时间把几个方向都走完后,我们都无不在感叹,普定发展太快! 前些年,普定大力打造文旅小镇,将原先的老城区进行了一番改造,街道新修了排水沟渠,房屋新做了墙面和屋顶,新安装了木质的明清门窗,重建或修缮了一些历史老建筑。让整个老城区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以前杂乱差的街景,变成了江南水乡的典雅、端庄。每天傍晚闲逛在古朴的青石板上,熟识的店家会过来闲侃两句,聊些普定的人文典故,问我最近是否又发现新的故事。 每天从老西门踱步到老北门,在经过一些旧宅时,我总是会想起一些先贤,他们总是用自己的人生给我诠释普定的精神气质。 以前环城而过的城关小河,今日已经成了城中小河,走在新修的河堤上,看着清浅的溪流不疾不徐地淌过,听水声哗哗作响,一天工作的烦累便会渐渐淡去。如偶尔抬头,不经意间看见一些白鹭或苍鹭在小河中漫步觅食,或单腿站立,盯着水中青苔沉思,便感觉到了一种说不出的静谧、神秘。如果恰逢有一丝夕阳斜照而来,那感觉,就真的更无以言表了。 小河的水,由城外的环城变成了城内的穿行。他从历史的昨天流来,也必将流向未来的明天。如今普定县城新城拱卫老城,而且新城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张,高楼大厦还在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村寨里的很多同龄人,把家里的老房翻修后,为了子女读书,都买房进城成了“城里人”。还有一些老房的主人,也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城里的楼房。现如今,在城里聚餐吃饭,不再是几角钱一块多的家常菜了,而是想吃啥风味啥菜系的,就可以到啥风味啥菜系的馆子里吃。 前些天到县里开会,听说龙鸡大道准备这两年竣工通车。龙鸡大道通车后,从县城到老家播简,路程由原先的44.1公里,直接降至19公里,以后从县城回家,开车不到30分钟就到了。想想都令人感到兴奋。 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今天的普定城,不由让我感慨:在最好的年华见证了最好的时代,这是时代的奇迹,是我们的幸运!我们将更加期待下一个十年更加伟大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