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芬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弄清楚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地位和作用,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实践,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对思想认识、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有深刻的示范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无不来自群众的创造和推动。同时,人民群众的实践又是检验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许多前所未有的崭新课题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如果没有人民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许多改革的实践就不可能产生,许多改革的思想就不可能形成。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任务,要依靠人民群众去完成;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实践经验,要依靠人民群众去创造;各种艰难险阻,包括突发性的自然灾害,要依靠人民群众去克服战胜;各种社会矛盾,包括涉及群众利益调整的矛盾,也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承受才能解决。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习近平同志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他以惊人的洞察力和胆略,善于发现总结并热情鼓励支持人民群众的经验和创造。其思想不仅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肯定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而且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绝对所有权,实现了历史发展动因和归宿的有机统一。在他看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亿万中国人民群众用自己的伟大实践创造自己的辉煌未来。“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结论,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基本结论。 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一种执政能力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领导干部要参与到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同时来宣传、动员、指导人民群众从事新的实践,从而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是正确决策的基础。任何一个领导干部在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善于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总结群众的发明和创造,吸收借鉴一切成功的经验和有效的办法,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为自己开辟认识之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在决策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是一个抽象的词句,而是现代领导者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的集中体现,是现代领导行为的唯一选择。衡量一个领导者的成熟程度取决于他集中群众的智慧,正确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和意愿的程度,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程度。领导者成长的规律表明,那些投身于实践并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善于发现总结群众经验的领导者,大都成长进步较快。 总之,尊重群众的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开拓创新的基本途径,是一种永远需要不断培养和提高的执政能力。 四、新形势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 必须着力改进党的作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确保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坚持人民主题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必然要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恶劣作风,其内在根源是追求高居于人民之上当官做老爷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是蔑视群众、崇尚自我的唯心史观。懂得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国家的主人,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才能在工作中摆正个人的位置,恭恭敬敬地向群众学习,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胜利,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虚心向群众学习,深入了解群众的意愿,广泛集中群众的智慧,切实使各项决策和工作从实际和群众的要求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或者从自己的脑袋出发。 要坚持从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意愿,认真总结和科学运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人民群众勇于创新的积极性,使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多姿多彩,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者单位:安顺市委党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