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努力提高地方立法质量
——安顺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经验做法概述

2021年12月14日第06版

分享到:

□张纯河  

2015年,安顺市人大常委会获得了地方立法权限,按照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可以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开展地方立法。自获得立法权以来,安顺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安顺实际,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始终把高质量立法作为做好地方立法工作的关键,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科学立法工作格局,推动安顺地方立法工作蹄疾步稳向前发展。依法编制了五年立法规划及年度立法计划项目,制定了6件地方性法规和4个规范性文件。   

始终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确保立法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立法工作不可动摇的生命线,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立法工作、立法监督全过程和各方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立法工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立法具体工作中,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研究确定立法项目,落实党委立法建议,努力实现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始终坚持在编制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以及法规制定和审议前,将主要制度建设、重大利益调整、重要立法事项及时主动向市委报告,由市委决策,不折不扣把党的意图贯彻到立法工作中。    

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人大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推动地方立法工作

在实践中,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发挥人大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精准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针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热点、难点等立法需求事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多种方式征集立法项目,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注重把好法规立项、审议关,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抓手,针对立法的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坚持急用先立原则,把有限的立法资源用在“刀刃”上,优先从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提出的立法建议中确定立法项目,又注重从代表议案建议、向社会公众征集的建议中选取立法项目;深化调研工作,推行全过程、分阶段、有重点的立法调研工作机制。安顺市四届人大常委会于2017年4月28日,审议通过了安顺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与2017年立法计划项目。

完善法规调研、起草工作机制。安顺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开展法规调研、起草工作。一方面,政府提出的立法项目主要依托政府提案、牵头、责任单位负责组织起草或者委托教学、科研单位起草法规草案,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和法工委提前介入、全程参与、积极支持,使一些重大问题、重要制度和程序法条、实体法条的主要路径解决在起草、调研、审议过程之中。另一方面,对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法规草案,由安顺市人大常委会主导成立领导小组自主开展法规起草工作。

加强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协调。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从大局着眼,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思考和处理问题,既广泛倾听各方意见,又跳出部门利益,做到有所坚持、有所担当,立良法,立解决问题之法。不断完善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与政府司法部门、有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协作机制,积极探索开展立法协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立法各层级的全方位、全流程合作。

坚持在开门立法中努力提高立法质量。坚持在编制立法规划、立法计划项目过程中,充分听取并研究吸收各方面提出的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意见建议。在法规草案调研、起草、论证、修改过程中,分别组织由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实务工作人员、行政部门、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参加的各种专题调研会、论证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在法规草案统一审议、一审、二审中充分听取和吸收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立法咨询专家、列席人员的意见建议,并通过不同形式予以反馈,充分尊重各方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法规质量。   

始终注重建立健全地方立法工作机制,推动立法工作更加有序开展

建立立法协调制度。为破解“协调难”问题,2016年,经市委同意,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总召集人,市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及秘书长任成员的地方立法联席会议制度,对立法规划、计划项目的编制、实施以及法规起草、审议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

建立法规项目立项制度。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和党中央、全国人大有关立法的最新要求,起草制定了《安顺市地方性法规立项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安顺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立项流程,规定了各环节、各部门工作要求与责任。

建立立法咨询制度。2016年出台了《安顺市地方立法咨询专家库管理办法》,聘请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律师和实务部门的46名专家组成专家库,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6人;市外专家14人、省外专家7人。

建立地、校、所合作制度。2016年以来,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与西南政法大学、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安顺学院、兰州大学签订了地方立法合作协议,促进了省内外高校、名校与市人大常委会之间实现高等院校的法学研究与地方立法实践的深度融合。

建立各方意见反馈制度。从制定《安顺市地方立法条例》开始,安顺人大常委会就高度重视做好公众意见建议的及时反馈工作,特别是在制定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规时,及时反馈意见建议的采纳情况,对是否采纳公众意见作出了详细回复,实现立法机关与公众的全过程互动。

建立并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安顺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在全市各地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截至目前已建立15个,对于及时、有效、便捷调研收集人民群众、基层实务工作者的意见建议起到了积极作用。

建立并完善立法、执法等多部门联合监督地方性法规执行制度。安顺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积极与专门委员会配合,主动与相关执法单位对接,及时收集地方性法规在实施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视执法和司法实践运用,及时开展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调研,有效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了地方性法规的严肃性。    

始终坚持突出地方特色,实施精细化立法

在市委的领导下,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在五年来的立法实践中,始终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地方立法原则,始终坚持“急用先立、特色优先”为民立法,精准精细立解决问题之法、立管用之法、立良法。一是执行性立法,如《安顺市虹山湖公园管理条例》;二是开展创设性地方立法,如《安顺市城镇绿化条例》;三是弥补国家立法的不足,精准精细解决地方的特色具体问题,依法促进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如《安顺市村寨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作者单位:安顺市人大常委会)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