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过七里坡

2021年10月22日第08版

分享到:

□丁杰

停下来休息了两次,鼓起勇气再向上爬走的时候,我不得不放慢了速度,并给自己定下了再次停下来休息的小目标:至少向上走一千二百步。

向前,向上。

扶着扶手,没有扶手的地方,扶自己的膝盖。不到五百步,感觉腿越来越沉,越来越难提起来,胸口像被塞了一大砣棉花,大口大口地喘粗气。“不能停,才走得几步啊!”心里默默地鼓励自己。角色不时变换,刚才我休息时那些超越我的人,有的出现在了路边休息的地方。我继续缓缓向前,他们又慢慢地从我身边到了我身后。向前,向上,那些本来在前面的人、树、草、石头,慢慢地到了我身后。在这山腰,前面看不到头,后面看不到尾。

向前,向上!

路的左边,有景点介绍的文字。我停下来,慢慢读了一遍文字后,担心自己记不住,又拍了照片:“七里坡,峨眉山著名险坡之一,也是登临金顶最长、最后一道险坡;以坡长7华里得名。七里坡约有31折,2380余级石级,山势险峻,山道向上盘回,有登天之感……”

我家住河包山,小时候割草砍柴,上对门坡,后坡,下坡时要背近百斤柴草,从来没有感觉累过。一九九二年读师范时假期打工,一只手搂一包一百斤的水泥上三楼,一口气可以上下二三十回。到城里读书、工作、生活后,力气越来越小,体质越来越差,有时偶尔在露台上挖半小时地,手臂就会痛上三五天。这几年越来越胖,体重在八十公斤左右摇摆,每年体检,不是尿酸高就是血压高,我知道原因:好吃懒做(动)!

从好几年前就想到要多运动,并给自己定了每天至少步行一万步,每个星期爬一次山的小目标。目标虽然小,也还是经常不能完成任务。甚至于虹山湖的山,娄湖的山,家运天城小区后面的山,每年都没有爬上去过三次。走动少的时候,不时在小区或大院里转一两圈。有时朋友聚会,一天没有好好走动,加上想躲酒,也悄悄溜出去走走再回来。抬头看到书房里“体胖常走动,人丑多读书”那十个大字就脸红。那是我的座右铭,为了时时激励自己,不仅请书法家写了裱好挂在书房,还请人刻了“体胖常走动”“人丑多读书”“常走动多读书”三枚印章,写大字时装模作样地盖上去。

这几年登过衡山、香山、青城山、武夷山,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还没有登过的山,泰山太远了,这个国庆长假,受疫情影响,不好出远门,就去峨眉山吧。高德地图显示从安顺到峨眉山不到五百公里。想到前几年一个人自驾新疆每天跑六七百公里都不觉得远和累,我开上棕色的标志四零零捌,加满油一路直奔峨眉山。

为了养精蓄锐好登山,我们提前一天到达峨眉山下的小镇,好好吃了一顿,睡了一觉后,第二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直接把车开到零公里停车场。然后,又换乘上山大巴到雷洞坪。到这里可以选择上山的两种方式:坐索道上山,或步行登山。

我向右转,步行登山。做决定之前,就想到了登山的苦和累,但好久没有大量运动的我,还是很快和天天跑步健身的小豆拉开了距离,不一会就被她甩得好远。

爬到七里坡,我已经在路边休息了三次。要到金顶,至少还有七里向上的路。再累,再远,也别无选择。只能向前,向上!一是小豆已经冲到前面去了,二是一路上虽然有停下来休息的老人,有站在路边哭闹着要父母背的孩子,有请滑杆抬上去的胖子,还真没有往回走的人。再说,这个时候往前或往后,都一样的辛苦。

向前,向上。

我背包里的五个花红和两瓶苏打水,已经被我吃完喝光了。再一次在路边停下来休息,我除了喘气,已经没有东西可以给自己充电了。这个时候,我又看到了他,那位虔诚的信徒。一个半小时前,我就在接引殿后面的台阶上遇到了他,并很快超过他。这个三十来岁的青年男人,这个身上只有一个小包袱的小平头,虽然是在陡峭的山路上,仍然是虔诚地三步一叩首,默默地向前,向上。

我停下来休息和欣赏风景的时候,那些本来在我身后的人,又一个个慢慢地走到我前面去了。

向前,向上。

累了,困了,就想停下来,随便找个地方一屁股坐下去。虽然没有水喝,没有东西吃了,但能停下来也是很安逸的事。看到走在我前面的有孩子,也有老人。看到年轻人扶着老人从我身边走过,看到年轻的父母把哭闹着说走不动的孩子扛在肩上继续向前,看到我一慢下来,就会有人超越我,我就暗暗地给自己较劲:哪怕慢一点,也不能停下来。

经过近四个小时的攀登,中午十二点,我终于爬上了峨眉山顶,追上在小吃店玩手机等我的小豆。拿下背包,脱下马甲和毛衣的时候,才发现我贴身的衣服已经湿透了。好在金顶风大,再加上是正午时分太阳好,湿衣服什么时候干了我也没有觉察到。到金顶转了一圈,看了云海后觉得不过瘾,我们决定不急着下山。没有赶上看日出,就等着看日落嘛。

到美食林餐饮中心点了两菜一汤,美美的吃了午饭后还不到中午两点。等待日落的时间,很无聊。

想睡觉,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我来到餐饮中心对面的广场上,找一个靠着一棵树的凳子坐下来,在荫凉里慢慢地等时间走过,等太阳下山。时间过得是很慢,微信朋友圈刷了几次,朋友刚发的新歌听了几首,还是不到三点。怎么办呢?数人,数上山的人,数下山的人。一二三四五六七,不到一分钟,就会有至少一百个人从我身旁经过,有的上山,有的下山,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天南海北,南腔北调。我注意他们,他们对我视而不见。

三点四十六分,我第三次看到了他。那位虔诚的年轻人,他正在三步一叩首地经过美食林餐饮中心。这个时候,很多人还在上山,很多人正在下山。我想,早上和这位年轻的小伙子一起上山的,除了像我这种想要看日落的,都已经下山了吧。

虽然因天气突变,狂风四起,大雾滚滚,没有看到日落,但我们从金顶的不同方向和角度看到了云海的涌动,看到了峨眉的雄奇,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国庆回来,看了看峨眉山地图,发现我爬了四个小时的七里坡,只不过是峨眉山的一小段路,何况,我们还是把车开到山腰的零公里停车场,然后坐车到雷洞坪才开始爬山的。我再看看地图,如果把峨眉山比做一个人的身体的话,我们从雷洞坪爬上金顶,至多就是从人的肩膀那里爬到脑壳顶。

向前和向上的过程,因为苦和累而倍感不易。山顶的云海,因为一路的攀登而更加美丽雄奇。

人生不过七里坡!

如果你还有目标,还想看风景,那就慢慢地向前,向上!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