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大寨乡坝区蔬菜种植田里,绿油油的龙须菜长势喜人,不少村民正在采摘龙须菜。据了解,该乡依托落城、纳容、噜嘎等村连片坝区土地资源,种植1560亩龙须菜。 为让种植的龙须菜提质增效,四大寨乡采取“返租倒包”的“小农户”发展方式,激活农户精细化管护激情,乡公司提供土地、生产物资、技术等,农户根据自身劳动力情况,在乡公司的指导下认领‘小基地’进行管护,平均每户认领约10亩,亩年产量在6500斤左右,公司以0.7元每斤保底价回收,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4.5万元。 目前,在乡公司认领龙须菜‘小基地’的农户有110户。”四大寨乡党委书记谢端治说,今年3月开始采收龙须菜以来,现已采收750余万斤,均价1.8元每斤。 时下正值辣椒采收季,在猴场镇尅座坝区辣椒种植基地,不少村民正在采摘辣椒,并将采摘的辣椒拿到公路边的冷库前,分选装箱后临时存放冷库,待运输车辆来装车运销。 据了解,猴场镇今年种植红曼巴朝天椒1500亩,目前已采收260余万斤鲜椒,鲜椒收购价1.8元每斤,目前仍有部分基地还在持续采摘,销售额近500万元。 正值蓝靛收割加工季,猴场镇大田坝村蓝靛加工场里,几名工人正在加工蓝靛膏,据了解,今年大田坝村种植蓝靛2000多亩。 走进大营镇芭茅村养牛场,该养牛场养殖有137头牛,两名饲养员正在拌和牛饲料,准备给牛喂食。饲养员岑万国告诉记者,每头牛平均一天需要饲料40斤,该养牛场每天需要牛饲料5480斤。 “芭茅村农户分散种植菌草1000亩,农户种植的菌草,镇级公司以每吨450元的价格收购,然后加工成青储饲料运到全镇各养牛场养牛。”芭茅村支书岑仕和说,1亩菌草1年最低收割5吨,农户种植1亩菌草每年获得2500元收入。 “今年4月,大营镇卖出肥牛800头,镇级公司收入2000万元;5月份,该镇又陆续对各养牛场进行补栏,目前,妹场、星进、大营等村的养牛场存栏量都超过200头牛。”大营镇党委书记许川说,全镇养牛产业链上,有固定工人65人,包括饲养管理,牛粪清理、饲料加工等固定岗位;全镇养牛产业链上的动态工人1000余人,包括种草管护、割草搬运、青储饲料加工等环节的用工。 大营镇种草养牛、牛粪种草的循环农业,实现了让山坡披绿、百姓增收,是该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个缩影。 紫云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紫云按照“三分拓展,七分巩固”的原则,并认真分析研判土壤及区域气候条件,继续以6°左右及以下坝区和缓坡地为主,以“突出500亩坝区,聚焦公路沿线,辐射纵深区域”的原则,持续在优势产业、优势单品、优势区域上下功夫、做文章,大力发展红芯薯、食用菌、茶叶、蓝莓等特色农业。 目前,该县累计完成蔬菜种植25万亩次,茶叶水果可采摘面积分别达3万亩和5万亩以上,完成生猪存栏18万头;肉牛存栏6万头,家禽存栏218万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