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1年7月16日第05版

分享到:

沿着崎岖山路,记者驱车来到普定县猫洞乡补龙村,优美的猫洞湖畔,特色小木屋、农家饭、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水泥路面干净整洁,前来游玩的客人正在悠闲垂钓……

“补龙村的风景原本就很美,但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少规划、缺乏产业,找不到发展方向。”村支书张相明告诉记者,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中,补龙村紧抓机遇,通过项目扶持,村里改造了房屋外立面、游步道、文化广场,建设夜晚亮灯工程。村容村貌得到提升,有了更好的接待条件,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的发展之路。

张相明介绍,在产业的带动下,该村168户贫困户、625人顺利脱贫,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以前村里条件不好,村里人都去外面打工,现在都回来了。”在游客服务中心上班的村民滕会琼告诉记者,在村里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旅游产业后,她就到游客服务中心上班,收入提高了,日子好过了。

如今,在补龙村,产业兴起来了,环境靓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2019年,补龙村被评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完美蜕变的补龙村正变得越来越宜居……

“乡村振兴,基础在建设美丽乡村,根本要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我们把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遗余力振兴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不断回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普定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盛夏时节,位于普定县化处镇的水井村千亩荷花竞相开放,依托千亩荷花,水井村组织村民在荷花园周边打造“水井街夜市美食游玩区”,创造农村夜经济新模式,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这两年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水井村的环境变美了,游客络绎不绝,靠着旅游产业的带动,村民日子也红火起来。”在荷花盛开期间,村民龚国祥在家门口做起了小生意,他告诉记者,逢上节假日和周末,营业额能达到3、4千元。

村支书龚元心告诉记者,在宜居乡村建设中,水井村以荷花为媒,因地制宜打造赏花经济,为村民指出了一条致富路,目前全村摆摊及开设农家乐60余户,有效带动从业人员150余人,每月营业额突破100万元。

据介绍,在宜居乡村建设工作中,普定县秉承“让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造就美好生活”的理念,在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深挖“金银”效益,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