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 乡村旧貌换新颜

2021年7月16日第05版

分享到:

7月13日,走进普定县黄桶街道后寨村,清澈的小河静静流淌,彩绘的外墙光鲜亮丽,门前的庭院干净整洁……

“后寨村是一个传统村寨,以前村民环保意识淡薄,村里人居环境不好。”帮村干部周启发告诉记者,自从开展“四清两改四严禁”工作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后寨村多举措开展村庄清洁大行动,着力创建环境整治新农村,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59岁村民王培方从前没有意识到人居环境的重要性,门前的庭院凌乱不堪,屋后的旱厕臭气熏天,经过村干部一次次的上门宣传,他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主动修缮了厕所,打理了庭院。“现在每天不忙的时候都会到庭院扫扫地、剪剪枝、抽抽旱烟,或者到河边溜达溜达,生活感觉比以前更幸福了。”王培方说。

“村庄环境如此整洁,离不开各项整治活动的持续开展。”驻村第一书记张红介绍,后寨村积极成立网格,按照分组包片的方式,对村里道路两侧、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死角、痛点、难点定期清理,同时,对全村环境卫生脏乱差进行监督排查。

走进普定县白岩镇韭黄村,房屋鳞次栉比、道路宽敞平坦、村民怡然自得,好一幅乡村美卷。

“石板房子泥巴路,大街小巷乱差脏……”正如韭黄村村民的花灯所唱,几年前的韭黄村,基础设施薄弱,垃圾随处可见。

“通过广泛的宣传工作,村民们逐渐意识到乡村治理的重要性,自发制定“红绿灯”条款,自觉革除了陈规陋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韭黄村“兵支书”杨守亮介绍,韭黄村通过召开院落会、网格会等方式积极宣传,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强化宣传动员,着力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激发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的内生动力,被群众称为宜居乡村建设的主力军。

后寨村、韭黄村人居环境的蜕变,只是普定大力实施宜居乡村建设的缩影。据了解,为提高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创建宜居乡村的知晓率,普定县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在全县范围内通过张贴宣传标语、LED显示屏、悬挂横幅、发放传单、张贴海报等形式,通过召开动员会、院落会、院坝会,到群众中进行宣传发动、调查征集,实现宣传面对面、对象全覆盖,确保每家每户知晓宜居乡村创建工作。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