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学思 文/图 2月24日,春光旖旎,记者走进西秀区旧州镇,乡间田野,处处可见村民春耕、春种的场景,机械翻地、覆膜培土、修复地埂。观察第一批育下的辣椒苗长势,掀开稻草检查菌菇出菇情况,联系嫁接苗供苗确切时间……各种植基地里,村干部、种植户忙得不亦乐乎。 “我准备种30多亩辣椒,但是因为疫情,正月间耽搁了十来天,现在要抓紧提前把种辣椒的土地翻犁好,等辣椒苗长大,把膜覆好就可以种了。农资方面不用担心,种子、肥料、薄膜政府都会提供。”在猛龙村,一位正在翻地的种植户告诉记者。 在茶岭村,村主任赵泽勇介绍说:“我们发展短平快产业,种植黄瓜、茄子嫁接苗,这个产量比较高,经济效益好,现在正在起垄、覆膜,苗来了就可以马上种。”放眼望去,上百亩连片种植基地里,20余名工人挥动手里的锄头,正在对起好的垄进行覆膜培土,为即将下种黄瓜、茄子嫁接苗做准备。 茶岭村嫁接苗种植基地里,前来“取经”的詹屯村种植户叶勤方用随身携带的卷尺量起了垄、沟宽度。“他这个确实标准!垄宽60厘米,沟宽30厘米,学习了,学习了。”叶勤方连声感叹,他说,自己有十几亩土地,早就翻犁好,就是不知道种什么,“这下好了,回去就按照这种标准,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产业。” “这里种的是草盖菇,属于林下经济,亩产值最少1万元,前景好。”进入松林里,赵泽勇一边检查草盖菇长势一边介绍说:“依托森林资源,我们村总共试点种了35亩草盖菇,管理简单,出菇率高,木渣、菌棒、稻草一亩成本大约2600元,但是一亩可以赚7000多元。” 据了解,旧州镇各地产业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以“村社合一”村级合作社为纽带,有的通过引进大户种、合作社示范种、党员带头种,带动村民种;有的通过村两委干部领种,示范带动农户干。 为实现村村联动、共谋发展的目的,旧州镇还探索启动农业产业联村党总支试点工作,以茶岭村带动新寨村为试点,组建“旧九产业带”联村党总支,通过组织联建、干部联动、产业联营,充分整合利用村(居)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着力打造旧州镇农业产业发展重点示范区。 “受疫情影响,时间耽搁不少,因此,我们现在正进行广泛宣传,抓紧动员广大农户选准产业,提前做好春种准备。我们要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紧锣密鼓,确保工作推进。”旧州镇党委书记黄兴旺告诉记者,为快速推进全镇春季农业生产,该镇还由镇领导带队,组成了四个片区的产业督导组,督导各村产业推进情况,确保产业能丰收,农民能增收,助推今年全镇农业产业再上新台阶。 据介绍,今年旧州镇将紧紧围绕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结合28000余亩坝区产业发展实际,计划因地制宜、多方式、多渠道调减玉米7000余亩,大力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村社合一”合作社全方位发展。 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该镇今年初计划推广种植订单辣椒1万亩,规划种植茄子、黄瓜嫁接苗2千余亩,育苗、整地等春耕备耕工作正有序推进。并以村级合作社为示范带动,鼓励散户自种,做活做大精品蔬菜产业,壮大全镇蔬菜产业规模。同时,协同推进食用菌、中药材、烟叶、水稻、油菜、茶叶等多个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