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芹 文/图 近日,记者前往关岭自治县新铺镇江西坪村,沿线可看到,连绵不绝的大山上植被稀疏,贫瘠的土地上随处可见裸露的石头,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 “2014年以前,江西坪村里男人无事可做,常常酗酒,女人则靠喂猪牛,种点玉米维持生计,结核病在这里成常态。”新铺镇政法委书记李彬告诉记者,江西坪村地处偏僻,田地少荒坡多,生态脆弱,水源缺乏,贫困人口众多。 翻过一座山,在即将到达江西坪村时,记者看到占地1200余亩的光伏板如同盔甲一样整齐的码在村旁的山坡上,一组组呈长方形的钢架被安装在凹凸不平的石头堆里,每组钢架上放置了18块黑底白边的光伏板,一组紧接着一组,一排紧挨着一排,依山势沿坡型弯弯曲曲地向远处延伸。 “电站建在我们村里,占用的基本是难以耕作的荒山和荒地,村民不仅可以拿到土地租金,还带动了村里大量劳动力务工。”江西坪村脱贫攻坚专职副主任陈孝伍说。 据悉,光伏电站与江西坪村签下了25年的土地租用期,投资方一次性拨付给村委160多万元的土地流转费用,有效壮大了该村集体经济。同时,还租用了村民的部分土地,以每亩29060元的价格一次性付款,仅这项收入,全村每户获得了一万至十几万元的土地流转费用收入。同时,电站每年需锄草两次,电站每次一次性支付给江西坪村委29万元的务工费用,一年两次共58万元,由村委组织群众锄草,人均每天可获80元的务工收入。 “村里有了集体经济,还帮我们所有人交了合作医疗保险,老人交了养老保险,生活越来越好了。”村民罗光芬说,电站需要除草时就积极参加挣点钱,一年两次也不耽误家里的事。 贫困户周玉刚不仅把自家的几亩土地流转给了电站,有时也去参加除草、清洗发电板,或者搬运物资材料挣工钱。 随着项目落地,村民务工渠道增加,截止目前,江西坪村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的72.9%下降为0.68%。 江西坪村推进清洁能源助力脱贫攻坚在关岭只是一个缩影。关岭像这样的光伏发电站共有5座在建,总投资约27.4317亿元,建成后每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左右。目前,五座均已全面开工建设,项目覆盖普利乡、岗乌镇多个村。 关岭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石漠化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9.6%,是西南地区(珠江上游)喀斯特石漠化现状最复杂、等级类型最齐全、分布面积和范围较大的喀斯特区域之一。近年来,为了突破生态瓶颈,带领群众脱贫,关岭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清洁高效电力产业,以太阳能、风能发电为引领推动全县现代工业发展,将自然环境劣势变为发展优势。 2019年12月12日,关岭自治县人民政府与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关岭光伏发电与水电互补项目,此次项目计划在该县境内岗乌镇光照水电站附近、普利乡马马崖水电站附近建设光伏发电与水电互补项目等配套设施。通过初步选址,项目主要分布在岗乌镇、新铺镇、普利乡、沙营镇、永宁镇。计划建设风力发电项目有永宁风电厂二期、关岭自治县岗乌风电场、中核关岭自治县100兆瓦风电项目、中广核关岭县五指山风力发电站等。 关岭自治县发展与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一批批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清洁能源项目在关岭落户,不仅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缓解能源危机,还为关岭的经济发展找到了新路径。清洁能源不仅化做电流照亮了千家万户,也点亮了关岭深山人家的脱贫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