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为文明公约立法建言献策

2019年8月8日第04版

分享到:

□汤华臻

随地吐痰、排队加塞,人见人烦;遛狗不牵绳、广场舞扰民,你希望怎么管?据悉,北京将通过立法规范市民文明行为。目前相关部门已发起问卷调查,8月5日至25日,市民可线上或线下参与问卷,调查结果将为立法提供重要参考。

将开门立法阶段前展,邀请公众“票选”应立法规制的不文明行为,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尝试。从问卷设计来看,这次调查可谓十分接地气。选项上,随地吐痰、机动车乱停乱放、广场舞扰民等几乎覆盖了近些年舆论吐槽的大多数不文明行为;而惩处措施方面,从批评、警告、罚款到纳入征信记录、安排社会服务、治安拘留等层次划分相当细致,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不同接受程度。开门问卷,了解市民最广泛、最真实的想法,对于寻求立法的“最大公约数”,善莫大焉。

种种陋习,看似琐碎,但莫不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管或者不管,以什么方式管,管到什么程度,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尤其是反观当下,人们虽然对社会文明有着共识,但具体到每件事儿上,可能态度又大相径庭。譬如,人人都反感随地吐痰,但如果是熟人随地乱吐,想制止却说不出口;谁都不愿意被不牵绳的狗吓一跳,但到了自家,就坚信不拴绳也不会发生意外。可见,一旦缺乏明确统一的强制标准,事情就有了弹性空间,同样的行为处于不同情境之下所受到的约束完全不同,甚至让人们反求诸己的时候自我打折;要求别人的时候从严从细。到头来,不文明现象“人人喊打”,最后却因为各种原因被轻轻放过。如今有了广征民意的渠道,大家应当畅所欲言,让自己的意见最大程度地反映到立法过程中。

以长远来看,民意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眼下的立法阶段,更体现在日后的司法阶段。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政策公约,说到底都是为了规范社会大众的行为。其约束力和执行力如何,关键在于民意认可度。前期的民意征集,既是一个磨合碰撞、意见释放的窗口,也是一次宣传教育、常识普及的过程,而且范围铺得越广、参与度越高,凝聚的共识就会越大。就拿此次的立法规范市民文明行为来说,哪些善行最应当被鼓励,哪些陋习最应该被严惩,什么程度的处罚最为合适,这些都是切实问题。上下充分交流沟通,不同群体充分碰撞,才能清晰知晓最大多数市民的期望值。当政策和立法具备了厚实的民意基础,后续落地势必更加行之有效。

人民永远是城市的主人翁。北京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城市治理任务纷杂繁重。塑造良好的城市文明,有赖于有关部门为公共行为定规立法、狠抓严管,更离不开普通市民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大家都来建言献策,做治理的参与者、文明的维护者,而不是淡漠的旁观者,让文明在人与人之间互相传递、彼此熏陶,自觉使个体行为与公共目标实现同频共振,我们的城市必然更加美好有序。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