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贵琼 “我们活在一个诡异的世界——这么漂亮,又能终身厮守的书,只须花相当于看场电影的代价就能拥有,上医院做一副牙套却要五十倍于此。”这是《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中海莲说的话,如果说这世间还有那么一本书是专门为读书人而写的话,那就是这本了。我要感谢那个观看《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的午后,邂逅了一本特别想阅读的书。对于喜欢阅读的人来说,遇见一本好书,跟时间没有关系,只是一种缘分而已。是的,在这里我要煽情一下读书的那种幸福感,这本书带给我很奇妙的信息,一直惦记于心。 书中的主人公海莲·汉芙是位自由撰稿人,从事改编电视剧与舞台戏为生,她不富裕,甚而还经常捉襟见肘,但一点也不影响她为得到一本好书而不惜代价的付出。源于对一本拉丁文《圣经》的渴求,一则刊登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专营绝版书”的广告,打开了海莲·汉芙与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一段奇缘。顾客与书店之间通过书信传递着彼此的需求,20年间一本本书与信件往返于纽约与伦敦。海莲认知书的态度是很严谨与追求极致完美的。记得收到那本编辑得很差的《佩皮斯日记》时,她写到:“这是哪个没事找事做的半吊子编辑,从佩皮斯日记里的东挖西补、断章取义,存心让他死不瞑目!真想啐它一口!”从这段文字中也可以看出海莲为人的那份率真。而收到自己很喜欢的书时,她是这样的一种心情,“我简直不晓得一本书竟也能那么迷人,光抚摸着就教人打心里头舒服。”如果不是爱书爱到痴狂的地步,是不会有这样的体会。 书店主管弗兰克·德尔是个帅气、感性而又有精神内涵的英国人,他有妻子与两个可爱女儿,随着与海莲长时间的书信往来,他对这位未曾谋面的女顾客产生了美好的情愫,对于海莲的颐指气使,他总是很绅士的答复,每次都会用到抱歉与致歉这样的词语。他们从陌生到熟悉对方的脾气、性情,就连写信的称呼也从基本礼仪的问候转变到亲爱的汉芙,而海莲有一次在收到新书时大喜过望,称弗兰克为亲爱的急惊风。从一封封书信中,两人通过文字表达着彼此的牵挂与一份像是知己又胜似知己的心灵交流。当看到海莲在为一本欺世盗名的书对弗兰克发飙之后,又对着打印机说那句让读者为之一震又有几分心酸的话:“弗兰克,你是唯一了解我的人。”弗兰克一直盼望着海莲的光临,把每一个从美国来书店的女顾客都想象成海莲的样子。而海莲因为牙坏掉,要去医院带牙套而花掉了本可以去看弗兰克的旅费。我在想,如果海莲的牙没出问题,当她走进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的时候,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她跟弗兰克是否还会有更进一步的交流。 “春意渐浓,我想读点儿情诗。别给我寄济慈与雪莱!我要那款款深情而不是口沫横飞的,最好是小小一本,可以让我轻松塞进口袋,带到中央公园去读。”这是海莲写给弗兰克的信,我想把它看成是海莲心中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同时也是她对跟弗兰克这段交往寄予的美好吧!从书中可以感受到海莲是个率真且热心肠的人。五十年代初期的英国经济萧条,很多食物都是限量供给,她不止一次为书店的人们寄去很多稀缺的肉类、鸡蛋,还有长筒丝袜这样的奢饰品。其实海莲一点也不宽裕,店员们感动于这位神秘的女顾客,纷纷写信与海莲表达内心的敬意。塞西莉偷偷给海莲写过几封信并让海莲对弗兰克保密,塞西莉告诉海莲大伙都喜欢读她的信,都在猜想海莲长什么样,什么文凭。她还偷偷告诉海莲,弗兰克年近四十,长得很帅。一份温暖的情缘在书店之间悄悄流淌。书店的编目员比尔一直与75岁的姨婆住在一起,海莲寄去的食物,让那位75岁的老人感动并欣喜不已,他们还专门为海莲有一天的到来准备了一张床,海莲已然成了他们最亲的朋友。 那张出自弗兰克邻居老人精美的绣品桌布,也让海莲欢喜不已,他们唯一可以报答海莲的就是为这位热爱英国文学的女士找到更多她喜欢的书。在海莲生日那天收到书店集体名誉送的那本情诗集时,海莲责怪他们没把签名写在书的扉页上,而是将祝福写在一张卡片上,海莲理解他们对书籍的那份爱并说他们是爱书的人。在看这本书时,一封封来信构成一幅幅画面呈现眼前,我仿佛看见他们收到彼此来信时的那份情景,海莲的幽默是大家喜欢的,大家把海莲想象成一个年轻、时髦的女子,海莲写信告诉他们,自己和百老汇街上的叫花子一样时髦,成天穿着破了洞的毛衣跟长裤,因为老式公寓不会为了一个窝在家里摇笔杆子的小作家而整天开着暖气。 二十年的通信,以时光之名传递着怎样的一种情怀,时间恍然凝固在那些信件上,融进时间的长河。感谢海莲·汉芙将这段往事讲述出来,让读者知道这世界上有那么一条街与书有关,与情有染,与爱有别。在书中,当我看见海莲为了生计而写作的那份艰辛时,忍不住感触良多。这么一个爱读书爱到痴迷的人,不得不佩服她物质贫乏时还保持着那份内心精神的丰饶与强大。我深信,书本永远是为精神充实的人而准备。对于喜欢阅读的人来说,没有比读到一本与自己心灵神交的书更幸福。我也深信,每一位真正喜好读书的人,同时也希望分享到跟别人同读一本书的快乐。海莲说:“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耳提命面的感觉。”这是一本美好的书,因情感的真挚而打动我,一份无私的友情传递更是让人感动不已。或许时光再隔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更多的时间,它都会在人们的视线里展现出独有的温暖与感动。就像书中最后写的那样,“卖这些好书给我的好心人已经在几个月前去世了,书店的老板马克斯先生也已经不在人间。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为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读到这里,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不胜嘘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