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正祥 文/图) “突突突”一台秸秆机械化粉碎机正在作业,工人将一捆捆玉米秸秆“喂”进机器的入口处,机器的出口处不断地“吐”出被粉碎的玉米秸秆碎片……这是记者在关岭自治县鸿龙生态养殖种植有限公司采访时看到的场景,也是该县探索秸秆饲料化利用的一个缩影。 关岭现有规模场(户)998家,其中,生猪养殖场(户)144户,羊养殖场(户)334户,禽养殖场(户)165户,特别是牛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全县现有10头以上的规模牛场355家,1000头以上的规模牛场1家。全县秸秆年保有量约30万吨(含玉米秆、稻草、麦秆、豆类秸秆),但利用率不到5%。 为有效贯彻执行市、县关于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工作的相关精神,县农机中心积极筹集资金购置12台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投入秸秆禁烧工作中,并组织关岭业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和花江林发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沪昆高速公路、关兴公路、320国道、210省道沿线两旁可视范围内进行秸秆粉碎还田及机耕作业。截至目前,共粉碎还田秸秆500余亩,机耕作业2400余亩,有效推进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同时,县农业部门组织技术干部深入田间给农民朋友算经济账、生态账,讲解秸秆利用的方式方法、技术要点,对大型农业机械流动粉碎还田、沤制粪肥等技术作指导,依托生态畜牧业发展,推广秸秆青贮、微贮、氨化等技术应用,全县共青贮、微贮饲料4100吨,为秸秆综合利用积累了一定经验。 该县还采取“疏堵并举”的方式,“堵”以乡镇为单位,通过电视、会议、标语等形式多渠道宣传秸秆禁烧,责任明确到村、到组、到人,确保宣传无死角、管控无遗漏。“疏”以部门为抓手,县畜牧中心以利益为推动,对有秸秆但无牛羊饲养的农户,为切实变废为宝,将秸秆禁烧与秸秆饲料化利用有机结合,引导鸿龙生态养殖种植有限公司等大型养殖企业(场、户),从农户手中收购秸秆进行黄贮,既避免了秸秆焚烧,又可使农户每亩地获得收益,进一步解决大型养殖企业(场、户)冬季无草的问题。 为了变“废”为“宝”,彻底解决养殖冬季无草问题,该县畜牧中心积极组建秸秆青贮服务队,在全县范围开展秸秆青贮服务,主要以全县存栏10头能繁母牛、羊100只、育肥牛4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兼顾散养户,免费进行秸秆青贮加工。该中心拟用2至3年的时间,以青贮服务队的示范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广牧草、秸秆青贮利用发展牛羊养殖,力争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提升到50%以上。 通过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推广,不仅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收入,扩大养殖规模,还有效促进种养协调发展,提高种草(秸秆)农户的积极性。截至目前,秸秆饲料化利用推广共为全县160个养殖场(户、合作社)完成秸秆青贮(黄贮)6000余吨。结合退牧还草项目资金采购中小型秸秆搡丝机150台,有效带动全县秸秆饲料化利用4.25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