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梁”上的小别墅

2015年11月17日第07版

分享到:
如今小别墅
往昔茅草屋

    近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从紫云县城驱车来到具有“麻山脊梁”之称的宗地乡,沿着乡村硬化路前往该乡的打郎村。一路上透过车窗望去,险峻的山头一个挨着一个,在山与山相连的“脊梁”上零星地分布着一些“小白点”,走近了才发现,这些掩映在绿色植被中的“小白点”原来是一栋栋的小楼房。

    “近几年来,随着扶贫开发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道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们都对自家的房屋进行了改造。”打郎村村民杨光明说,村民们修建的小楼房,被不少外来人称之为“脊梁”上的小别墅。

    年逾古稀的杨光明说,上世纪70年代,以打郎村为代表,宗地乡的大部分村寨不通公路,村民赶集买办日用品,要走3个小时的险峻山路。他清楚地记得,1975年,当时的打郎乡(撤并建前打郎村是一个乡)7个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只有3栋瓦房。改革开放后,宗地乡政府驻地到打郎村的进村毛路被打通,尽管连接黔南州罗甸县木引乡到打郎村的公路尚未修通,木引、宗地两个乡镇的村民互相往来只能依靠摩托车,但从那时开始,村里建起了小瓦窑,村民们纷纷改建自家房屋,成片的茅草房逐渐被瓦房所取代。

    “21世纪初期,国家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电网通了,村民们开始用电煮饭、烧水等,解决了麻山地区燃烧难、照明难的问题。2004年,打郎村的21个村民组都修通了公路,目前18个村民组修通了水泥硬化路。随着道路交通的改善和村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村民对居住条件有了新的要求,随之而来的就是房屋改造,麻山脊梁上的一栋栋小别墅‘诞生’了。”杨光明说。

    据了解,不仅是打郎村,宗地乡的湾塘、妹场、竹林、红岩等村的村民们都在通村公路边建起了一栋栋的小楼房,在麻山脊梁上绘制了一幅幅美丽画卷。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