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种植的核桃地块 沿打郎村往宗地乡政府方向行驶约8公里路程就到了湾塘村,从村委会驻地沿岩山行驶10多分钟,翻过两个垭口,在垭口向前看去有一个大山坳,让人感到吃惊的是,这个大山坳全都是坡改梯。 “这片坡改梯,就是宗地湾塘精神的杰出代表,当年坡改梯的时候,村民们就靠饮这股甘泉解渴。”指着蓄水池上方流淌着的一股甘泉,老村支书韦小红将湾塘坡改梯的故事娓娓道来。1991年11月,时任湾塘村支书的杨金华到紫云开会,开会途中在报纸上看到有关坡改梯工程的报道,杨金华很感兴趣。开完会回到宗地乡后,杨金华向乡政府提出了想在湾塘搞坡改梯的想法。得到乡政府的同意后,次月21日,湾塘坡改梯正式动工了。针对麻山多山少土的地理环境,坡改梯具有防止水土流失的诸多优点,变“三跑”(跑水、跑土、跑肥)为“三保”(保土、保水、保肥),燃起了村民们的坡改梯激情,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就完成了120亩的坡改梯工程,为了修建通村公路,村民们还将坡改梯的误工补助金用来购买炸药,凿岩修路。 在两年的时间里,湾塘村村民用勤劳的双手改造了300多亩坡改梯,还打通了通村毛公路。这事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重视,并有了“远学大关,近学湾塘”的提法,湾塘精神由此而来。直到今天,湾塘精神在宗地麻山一带仍在延续,村民们不惧困难,敢于实践,在多山少土的麻山大地上搞起了以山地高效农业园和规模化养殖为代表的新型农业产业热潮。 “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不断延续湾塘精神所体现的意志。”韦小红说,“才把原来人烟稀少的旧湾塘变成了现如今美丽如画的新湾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