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希
初冬的黔中大地,蕴含蓬勃发展生机。黄果树(川渝)电子商务产业园通过“触电”,将安顺富有特色的农特产品带出大山;西秀产业园区400万立方米混凝土复合新材料保温砌块生产项目将建筑垃圾“吃干榨尽”,变废为宝;镇宁大寨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园区内药草飘香;“医养”结合的生态园林市医院新院项目正加快建设步伐;依托创新技术和高品质产品,贵州思特技术有限公司(TOPSEAT)洁具生产的马桶盖远销欧美……
一个个建设项目,串联成安顺坚持艰苦奋斗、长期奋斗、不懈奋斗,鼓起劲来抓发展,弯下腰来拔穷根,携起手来奔小康,真抓实干培植后发优势,奋力打好“一二四”攻坚战,努力推动安顺经济社会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忠实记录和壮丽画卷。
“四个轮子”一起转
安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安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中国避暑胜地,天然“氧吧”;
安顺交通便捷,是全省交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安顺,是贵州省唯一获得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地级市,是贵州省文明城市、贵州省园林城市、贵州省“平安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作为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区,安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加快发展新机遇。
立足市情,安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指示精神,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也不同于省内其他市州的发展新路。瞄准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深入实施主基调主战略,突出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富民和强县两个目标一起要,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
——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落实好总书记“六个精准”、“四个一批”的要求,认真开展遍访工作,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切实实施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健康保障精准扶贫“七个到村到户”,努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1年至2014年我市减少了贫困人口30.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79%下降到17.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526元增加到6671元,普定县和东屯乡、坪上镇、十字乡等10个贫困乡镇实现了“减贫摘帽”。
——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引领,按照“全域安顺、产城互动、景城一体、城乡统筹”的要求和“创一流精品、传千年经典”的理念,深化城乡一体化、行政区划调整、多规融合等领域改革,深入探索“一分三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努力打造山水田园型、绿色生态型、宜居宜游型、开放创新型和历史文化型城市。
——加快构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苗药、新医药、大健康、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特色新兴产业为支撑的黎阳高新产业园区新架构,加快黎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平台建设,推动创业创新创造。
——加快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平台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着力催生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加快推进“黄果树、龙宫、屯堡”景区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营销、一体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努力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
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7亿元,同比增长14.0%;财政总收入65.97亿元,同比增长15.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51亿元,增长21.0%,居全省第1位;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1.44亿元,增长28.0%,居全省第1位;税收收入58.38亿元,增长14.0%,居全省第2位。
特色项目“齐开花”
没有投资就没有产业,没有产业就没有实力。围绕“一二四”攻坚战,我市发挥资源优势,认真谋划和实施大项目、好项目,涌现了多个“唯一”、“首家”的好项目和特色优势项目,呈现出大小项目“遍地开花”、特色项目亮点纷呈的繁荣景象。
——发展电子商务,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安顺把电子商务作为经济发展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围绕电商产业,重点打造了以黄果树品牌为龙头的“1+2+10+N”电商新格局,建成了一个市级大数据中心,两个市级电商平台即黄果树(川渝)电商产业园和黄果树(豪德)电商产业园,10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区)电商产业园,培养N个众创空间和电商企业群。目前,黄果树电商平台已有258家企业入驻,形成了安顺电商产业发展的网络体系。
——建设“宜居颐养胜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推动健康养生理念与传统产业创新融合,依托旅游、健康、生态、文化等资源,围绕维护身心健康,着力发展以回归自然、感受传统、放松身心等为调养手段的生态文化休闲体验、避暑度假和健康养老等健康养生业;依托山地、湖泊水体等运动资源,围绕促进身体健康,着力发展以动静有常、和谐适度的运动为调养手段的山地户外运动和水上运动等健康养生业;依托温泉资源,发展以温泉疗养、温泉保健等为调养手段的健康养生业。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文化经济相融合。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安顺牢牢守住“生态底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西秀产业园区400万立方米混凝土(EPS)复合保温砌块生产项目(一期)就是安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的代表。同时,还实施了绿色动力垃圾发电新能源项目、餐厨垃圾回收再生利用实现发电的绿色能源示范项目。三个项目的全面建成,可将西秀区及周边县(区)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吃干榨尽”,变废为宝,真正实现抓经济、保生态、促转型的有机统一。
……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在建市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共到位资金475.34亿元,完成投资469.6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2.18%。全市5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3.48亿元,同比增长25.3%; 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291.64亿元,增长24.5%。
力争上游走新路
咬定青山不放松。每一次重要活动的成功举办、每一个重大项目的成功落地,背后无不凝聚着全市上下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精、气、神。
今年以来,我市以承办全省第十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安顺·黄果树“可持续旅游与人居环境建设”主题论坛、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理论研讨会、全省新型建筑建材业发展推进大会、首届贵州(安顺)国际石材博览会、全省第三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等重要会议在安顺召开为契机,不断鼓足士气、提振信心、激发干劲、加速发展。
干部群众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气神不断提升,干部群众越干越会干、越干越能干、越干越想干。
西秀区全区上下牢固树立抓好项目才能抓好发展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加强项目督查和问题解决力度,以项目建设的有效推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前三季度,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4亿元,同比增长27.9%,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全省第7位。
在招商、选商引资工作中,平坝区突出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围绕大项目招商等招商方式,变单一项目招商为产业招商,初步形成了抱团发展、错位竞争的集群式发展模式。在对企业服务上,平坝积极推行“保姆式”关怀、“一对一”服务,为项目的落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企业放心驻下,安心做事。
关岭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以“做多、做大、做快”项目为努力方向,以项目带投资、以项目惠民生。在推进项目建设中,按“签约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建成项目快投产”的总体要求,强化领导责任,实行项目建设县级领导集团包保责任制,民中新校区从开工建设到投入使用仅仅11个月时间,灞陵大道提前一年半完成建设任务,创造了项目建设的新速度。
……
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奏响着急切奋进的足音;一个个重点建设项目,掀起了全市赶超跨越的浪潮。今年既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又是“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安顺市将始终坚持打好“一二四”攻坚战、奋力后发赶超的基本要求不变,始终把提速发展、同步小康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不变,始终保持负重奋进、力争上游的精神状态不变,在走新路上稳扎稳打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