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面Newspaper Layout
咸同变乱之中的安顺

2015年3月20日第08版

分享到:

    □王林忠

    清咸丰同治年间,中国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内部刀兵四起,战乱频出;外部列强入侵,丧权辱国。范围波及全国,历时十数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变乱最烈的时期。

    咸丰元年,太平天国正式建立,兴兵攻城略地,攻广西、进湖南、打湖北、陷江苏、逼天津、震北京。兵戈指处,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战火长达十四年之久。

    正当太平天国的攻势日盛,咸丰七年英法联军南面攻陷广州,俄国北方进行挑衅,俄美联手搅局,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

    太平天国战火未熄。同治初年捻军刀兵四起,四方流击,战祸殃及全国。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在此大历史背景下,安顺难逃厄运。《续修安顺府志》把这段历史称为“咸同变乱”,并对此有许多详细的记述:

    安顺的咸同变乱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持续时间长。咸同变乱始于咸丰初年,大约止于光绪初年,历时二十多年。其间战乱不断,风烟四起,生灵涂炭,惨绝人寰。

    咸丰四年(1855年)十月,镇宁州曾三浪起兵作乱,聚众抢劫村寨,势力日益扩大。官兵长期处于和平环境,无战争经验和斗志,战斗力弱,往往被乱军击败。咸丰五年春,曾三浪聚众攻破双堡、刘官屯等地村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石达开部开至归化厅(今紫云自治县),安顺知府周夔、参将全兴率师进剿,结果官府兵被太平军击败,知府和参将被太平军所杀。太平军乘势攻下九溪,安顺守城团总黄恩恒进剿太平军,结果全军覆没。之后太平军由九溪进至平坝县的肖家庄、羊昌河、平庄等地进袭骚扰。之后太平军占领旧州,留住一个多月后撤离贵州。

    同治二年(1864年),安顺北部将军山附近,因寨子之间争抢水源,发展到民变,势态日趋扩大。乌速龙寨民沐玉龙聚众拥兵作乱,攻打抢劫周围村寨,势力不断壮大,官军多次进剿,因山坡陡峭,道路崎岖,易守难攻,长期进剿无果。之后,沐玉龙自称皇帝,下面封了军师、国师、大元帅等职务,盘踞于勒山堡、将军山、云台山、么堡等地,与官军对抗作战,来回拉锯,并多次进袭到安顺城边。沐玉龙之乱时间长达十多年,不少村寨惨遭蹂躏。

    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凯里人何得胜自黔东南发难起兵,其势日趋扩大,不断侵犯至安顺府之地。对石板房、大水桥、鲍家屯、西陇寨、九溪、饭笼铺、鸡场屯、中所等村寨进行烧杀抢掠,大多数村寨被烧成灰烬,民众四散逃荒。

    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发生平坝九劳叛乱,在平坝安顺两县的许多村寨杀人放火,抢劫财物,社会秩序大乱,村寨毁于战火,民众四处流散,惨景目不忍睹。

    总之,从咸丰初年到同治九年的二十多年间,安顺地方始终处于刀兵四起,战乱频出,天无宁日,人无安身。直到同治九年(1875年),川军达字营等朝廷军队入黔参与平叛,安顺才开始走向安定。

    二是波及范围广。咸同变乱,波及整个安顺府全境,上自府城县城,下至村寨,无一幸免。

    三是战乱后果惨。持续二十多年的战乱,给安顺民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其情惨绝人寰,其状惨不忍睹。变乱平息后,朝廷官员到安顺勘察乱象,勘察官员实地体验后惊叹赋诗:“躬承简命到黔安,满目饥民不忍看。十里坟添千万家,一家哭八九棺。犬衔枯骨筋犹在,鸟啄襟胸血未干。寄与西南君子视,铁石人闻心也寒。”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写不出如此情真意切的感人诗句。

    两名知府,一名知县都死于叛军之手,可想一般平民百姓的命运会是如何?府志对此有许多记载:

    大村夷为小寨,小寨化为乌有。比如像鲍屯、九溪、鸡场、本寨这样的屯堡老寨,大寨,都是按照军事需求设计建造,攻防兼备。这些防卫森严的屯堡村寨没有抵挡住叛军的进攻,无一幸免地被攻破,村寨被烧毁,家族祠堂变成一堆瓦砾。今天的这些屯堡大寨老寨都是以后陆续重建,早已没有当初的模样。有的小寨从此消失,比如咸丰元年(1851年)出版的《安顺府志》中记载的彭家庄、杨家庄、破头山、上补农、下补农,可瓦寨等等村寨,经过战火后都不复存在。据战后统计,昔日的大寨被夷为小寨的占了安顺府寨子总数的80%左右。除了少数建在深山老林,山顶陡坡,偏僻荒漠的小村寨,凡建于平坝地带,交通顺畅之地的村寨,随处可见的是断垣残壁,炭木瓦砾。

    大姓夷为寒族,小姓濒临灭绝。战火所经之处,未及逃生者,尤其是老弱病残幼,斩尽杀绝。年轻的逃进山洞躲避,叛军用辣椒,皂角树叶燃烧,用风扇将烟扇入洞内,把洞中的人熏死。小的洞十多人,大的洞几十人或几百人,整洞烧死熏死。长时间的战祸杀人,许多大姓夷为寒族,如狗场、长山的胡姓,潘家庄的潘姓、杨姓,金家大山的金姓,过去都是望姓大族,几百户上千人的寨子,人烟稠密,村寨兴盛,但经多次战乱,这些大姓有的仅存十几人或几人,可谓十室九空,人口大减。据统计,当地民众死于兵戈者20%至30%;死于逃灾躲难中的饥寒,病疫者占70%至80%。到光绪初年战火平息,社会安稳时,民众纷纷返回家乡。这时候,有二、三十户的寨子要称为大寨子,许多村寨仅存七、八户或三、五户。直到光绪中期,安顺的人口才恢复到过去的一半。到宣统中期,即又过了二、三十年之后,安顺的人口才恢复至原来的70%至80%。这就是社会战乱带来的严重恶果。

    咸同变乱的历史告诉人们:国家国家,有国方有家,国安家才定,国泰民才安。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