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现虹 初冬时节,气温下降,伤风感冒人群骤增。11月17日,在西秀区大西桥医院输液室内,暖意融融。十余位正在打点滴的病人在空调房内感受着周到细致的服务。90岁的鲍英莲老人一边输液一边与记者聊天。她说:“最近两天老咳嗽,感冒吃药不管用,到镇医院来输液有了好转。现在我们看病很方便,医院服务周到,孩子们不用花时间来陪我,输完液5分钟就到家了,很是方便。”这一切都源于西秀区对乡镇办卫生院医疗卫生分离改革。 医卫分离 打造强力专业队伍 乡镇办卫生院是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中间枢纽,是政府贯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载体及平台。 2013年,西秀区启动旧州镇、双堡镇卫生院进行医卫分离改革试点工作。2014年,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乡镇卫生院医卫分离改革工作,将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部分交由社会资本采取“资产国有化,管理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管理运作,全区16个乡镇卫生院已有12家完成医卫分离改革。这12家乡镇医院通过代管、能人领办等招商引资方式引进社会资金超过3700万元,新添置彩超、DR(数字X射线成像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60余台,新聘医卫人员400余人,新增业务用房1000余平方米,新增床位300余张,大幅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西秀区大西桥医院招商引资东莞惠民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600余万元进行改革。“自今年3月开始正式运行以来,大西桥医院一天有130至150人来看病,一月接诊超过4000余例门诊及住院病人,比起以前卫生院一天只有20余个病人的情况现在看病的人多了许多。”大西桥医院院长许凤建说。大西桥医院现有医务人员53人,110个床位,医院用房1100平方米,开设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等临床科室及彩超室、化验室、放射科医技科室。重新内外装修的大西桥医院,不论在基础设施硬件还是医务人员的软件上,已步入了县级医院的标准。 医卫分离改革后,原卫生院医卫人员将专门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乡镇医院建立能够满足设置科室需求的专业医疗队伍,并可以从原卫生院富余的医卫人员中聘任到医院从事医疗服务工作。同时,医院和卫生院积极开展医卫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共同打造出一支强有力的基本医疗服务队伍和一支专而精细的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医卫人员数由改革前的247人增加到569人。在乡镇医疗服务体系中实现了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管护师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零突破。 旧州镇卫生院实行医卫分离后,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全院现有职工4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原卫生院人员5人,开设病床70余张。改革后,全院门诊、住院治疗人数和业务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也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队伍。与此同时,卫生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也取得不错成绩,建档52万份,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率、建卡率均达到了95%以上,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覆盖率以村为单位达100%,所有传染病均得到了及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和现场及时处置率均为100%。 盘活资源 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改革后,在基本医疗服务上,乡镇医院门诊、住院人数及业务收入均有了大幅提高。到目前为止,12家医院实现门诊10万余人次,住院1.2万人次,总收入达2000余万元。以双堡镇为例,原双堡镇卫生院2012年门诊人次为6303人,住院人次181人,医疗收入为31.9万元,新农合补偿资金为16.67万元。医卫分离改革后,双堡医院门诊人次数增至30355人,住院人次增至2500余人,医疗业务收入增至400余万元,新农合补偿资金增至370余万元。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医疗业务收入、新农合补偿资金增幅成倍增加,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今年6月10日,市委书记周建琨专门作出批示:“经验很好,值得认真总结推广,真正形成基层首诊,重心下移,就近看病就医的良好秩序。” 医卫分离的改革,推动形成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通过改革,乡镇医院增设了诊疗科目,增加了专业技术人员、医疗设施设备的投入,改善了医疗服务环境,大大提升了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群众能够就近看病就医,形成了“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大病转出去”的良好秩序。乡镇医卫人员数由改革前的247人增加到569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增幅达230.36%。 在大西桥医院,11月17日入院治疗的村民鲍志平告诉记者,以前有病一般先忍着,也不愿意到卫生院看病,因为许多病卫生院解决不了。现在不同了,新医院技术好、设施好、医生专业,村民很信赖。这次住院的病是胃肠道出血,病情凶险,如果是以前得跑到市里才能治。在调查了解中,许多村民对新医院十分认同,不但环境设施好,还为病人及家属准备免费午餐,方便了群众。 打破“瓶颈” “一条腿”变“两条腿” 如何破解乡镇卫生院在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均衡发展的难题,变“一条腿”走路为“两条腿”走路,西秀区通过推进乡镇卫生院医卫分离改革,解决原乡镇卫生院无力同时履行好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项职责。 未改革前,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严重不足。西秀区乡镇人口和乡镇医院医卫人数比例高达932:1,就是说932人共用一个医院和一个医卫人员。由于历史原因,存在人才引进难、薪酬待遇低、医疗技术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西秀区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420名,在职人员才242人,人员匮乏严重。乡镇卫生院是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的网底,主要为辖区群众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重性精神病患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等共计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基本诊疗服务。然而,人员不足加上设备、技术落后,让乡镇卫生院对于基本医疗服务力不从心,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招商引资,将乡镇卫生院现有基本医疗服务部分资产(业务用房、设施、设备等)与投资方共同成立乡镇医院,专门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工作,原卫生院专门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快速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保障了西秀区53万农村人口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逐步建成功能完备、权责利统一的乡镇卫生院管理新模式,变“一条腿”走路为“两条腿”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