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刻在石碑上

2014年7月2日第01版

分享到:

  □文龙生

  “七一”这天,安顺日报第二版刊登一篇引人关注的新闻,讲的是西秀区七眼桥镇八角村赵光伍怀着感恩之心,执着为300对牺牲的革命夫妻刻碑的故事,读罢令人感动,令人敬佩,令人赞叹。

  赵光伍何许人也?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石匠。他自己花钱花精力花时间为烈士刻碑,并在家人支持下,将建一个烈士碑纪念园,免费供人参观瞻仰。赵光伍刻碑的动机纯之又纯:“很多革命夫妻在英勇就义时有的连后代都没有,我帮他们刻碑,是为了让后人不要忘记烈士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贡献。”朴实无华的话语,讲得多么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啊。一个普通百姓自觉追思那些为正义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而且将这种炽烈感情化为“勒石记功”的刻碑行动,难能可贵,值得敬重。此时此刻,不禁让人想起古代诗人陆游那著名的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

  回首中国近现代史,为了摆脱屈辱挨打、任人宰割的命运,一代代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不懈努力,经过无数的挫折和失败后,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终于找到了一条民族解放的道路。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后来人的幸福,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据资料统计,仅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牺牲和失踪的党员就有几十万人;全国解放前夕,仅有名可查的共产党员烈士超过370万。在这些英烈中,就有陈铁军与周文雍、江姐(江竹筠)与彭咏梧等许多耳熟能详的革命伴侣。他们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事迹,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为世世代代炎黄子孙所缅怀。

  赵光伍刻碑的这300对夫妻英烈,对他来说可能皆是“陌生人”,但一种超越血缘亲情的追思,升华为一种境界,做到“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可他比亲眷还要亲”;变成一种力量,六年如一日,一锤一凿地雕刻烈士夫妻碑记。这种精神,这种境界,这种大情大理大爱,岂不令人钦佩和惊叹?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前辈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历史,随着时光流逝,渐行渐远,但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先烈遗志,是永恒的。农民石匠赵光伍为革命烈士刻碑记事,就是要告诉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那些成千上万有名或无名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今天,全社会都在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许赵光伍这个普通的农民,记不住背不熟有关的定义名词,但是,为革命英烈刻碑的不凡举动,足以说明他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默默无闻、名副其实。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