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 刊
上一版3  
 

第01版
要 闻

第02版
要 闻

第03版
综 合
 
| 黔中早报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14年6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民安康的狮子山
2014-06-06

  □尚国栋

  出安顺城沿滇黔公路往贵阳方向行二十五公里的中所村,有一座形状体态貌似卧狮的山峰,人称狮子山,山上有寺庙。

  山高只有几百米,山上长满参天大树,林间葛藤缠绕,怪石嶙峋;山顶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嵬崖。嵬崖三面如削一面凹腰;凹腰上下悬空,上面危岩罩顶遮雨挡风,下面陡峭难攀。古人顺着凹腰依山就势开凿出一条通达山顶的悬空石栈道,栈道进口砌石墙守关,盘查进出人员,凹腰顶上设往下射击的垛口协助守关人员击毙撞关恶人。凹腰中间宽大,两端扁仄,形似鱼腹,其间可存放粮草,于是凿有舂米的“碓窝”(巢臼)和生火做饭的炉灶遗迹。走过凹腰通往山顶行,有一处削壁凿岩建造的拱项石山门,门眉题写“回龙寺”。建设于峭壁间的这石拱山门,把守着登顶进庙关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过了拱形山门,再过一座仍是巨石砌筑的平顶山门,便到了狮子山的山顶。

  山顶平旷,下临深渊;岩缝间生长着经年的古朴松柏与高大的皂角树,稍矮的峭壁处砌筑高墙补齐,并设置瞭望山下动静的窗孔和阻击入侵者的垛口。站在山顶,居高临下,中所、吉昌、马场、天龙、石板房、大西桥、狗场屯等村寨一览无余,河流走向、公路延伸、路上行人与车辆均可清点;极目远眺,远山来朝,所有风景尽收眼帘,让人爽心悦目。

  建筑在山顶的寺庙已经毁圮。从遗存的高大墙体看,应是前后五间、中间天井、两边厢房,规模不小,并且曾经香火旺盛。

  查寺内残存断碑,“晋阳之东四十里,有秀地一峰,笑傲玲秀,严若狮子形,故号狮子山;有大道缙绅不时登眺,飞锡善仰,每月游城,为黔南之名胜地也。”

  听山下村里老人介绍,山上的寺庙原称狮子庙,始建于明辛丑年即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2年);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扩建,更名为“回龙寺”。狮子山和“回龙寺”所以成为中所人和周围村寨人的朝拜圣地,缘于狮子山和“回龙寺”是周围村寨躲避匪乱的理想场所。

  旧时匪患频繁,战乱不断。安顺境内乡村纷纷修筑山洞或山坉设作避难场所。石坝村和高寨村修宋家洞,西陇村和鲍家屯修西陇洞,马场和新寨建晓礼坉,九溪朱姓建狗扒岩坉,狗场屯建马鞍山坉,鸡场屯建大山坉,天龙镇建龙眼山坉,云峰八寨建云山坉,浪竹坝建吊箩坉等。

  中所村人也在寨子附近的樟角山、八角山、尖山、幺花山、鸡窝山、石板山等山上砌筑高围墙,构筑防御工事,躲避战乱;但都被攻陷废弃。林深峰险利于藏身,仅有一条独路可通山顶,山岩下可存粮拴马,山顶有回龙寺可供居住的狮子山因为险峻,从未失守,成为最后的负隅抵抗地。

  清代咸同年间,天下大乱。许多被称作“长毛贼”的土匪借太平军起义抗清之机,时常哄抢村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同治二年(公元188年)二月,大队兵强马壮、人多器利的“长毛贼”侵犯到平坝、安顺,四乡失陷,九溪村的狗爬岩坉被攻陷,鸡场屯的大山坉也被攻陷。

  中所村人闻讯,全部进到狮子山,备足粮草和饮用水,关闭山门,在山上久住避乱。知晓情况的“长毛贼”追到狮子山脚,不敢冒然上山,在山脚驻扎几天后,壮胆上山。走在崎岖阴森的山路上,个个胆战心惊,心里发怵,唯恐身中射箭梭镖送命。走到险壁下,看着紧闭山门,不敢前行,正犹疑进退的刹那间,猛听一声喊“打”,箭飞,木落,滚石俱下,逃跑慢的还没有回过神来就命丧黄泉了,吓得众贼丢盔卸甲,仓皇逃窜。

  中所村人凭借狮子山险峰安然躲过劫难。狮子山和回龙寺因此出名,朝觐者众,善男信女前往求神拜佛,捐款捐物,以至有平坝县乐平乡一位富家子弟带着田产到回龙寺当和尚。民国三十五年,回龙寺僧尼已经传至二十五代,有“方丈”、“监院”、“知客”等僧尼近二十人,每年的田产租金有三百余石。回龙寺和尚感叹刻石记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僧不在多,有田则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