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 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 闻

第03版
综 合
 
| 黔中早报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13年12月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产业体系提升我市马铃薯产业化水平
2013-12-05

  本报讯(记者 古宇) 12月3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安顺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及我市5个示范县技术骨干齐聚市农科院,对我市2013年“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安顺综合试验站”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经验交流。

  马铃薯粮、菜、饲料和加工原料兼用,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市农科院于2011年成功申报并实施了“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安顺综合试验站”项目,项目实施时间为2011年至2015年。项目实施以来,分别在镇宁、平坝、紫云、普定、西秀区五个示范县区建立马铃薯综合增产增效示范基地,示范面积为1289亩,辐射带动8648亩。

  该试验站成员及技术骨干围绕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任务,通过整合有关市县项目、专家和科技人员资源,在各示范县区开展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筛选、展示等试验,并将新品种、新技术在各示范县进行培训、示范及推广,较好地完成了项目要求。今年共筛选出适合本区域种植的早熟、晚熟、优质、高产、抗旱的新品种共5个;初步集成了马铃薯抗旱增产增效综合技术和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各1套;收集农家品种4个,选育了1个早熟新品种参加贵州省区试。

  通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测产验收,示范区平均增产为36.75%,增效为28.56%,新增经济效益626.35万元,示范效果显著,为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动了我市马铃薯逐步向优质化和产业化发展。

  同时,针对今年我市多个县区出现严重干旱的情况,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安顺综合试验站先后派出技术人员分赴灾区指导救灾。通过开展抗旱救灾改种马铃薯现场培训,帮助农户们进行生产自救。技术骨干随时跟踪改种后马铃薯的生长情况,为农户提供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产业技术体系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