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 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要 闻

第02版
要 闻

第03版
综 合
 
| 黔中早报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紫云开启薯类作物
机械化生产新方向
2013-11-11

  □本报记者 王玉环

  11月6日,在紫云自治县召开的全省红芯红薯机械化收获现场会上,先进新颖的机械化生产技术,让来自全省9个市、州百余名参会代表看到了薯类作物机械化生产的新方向。

  随着演示开始,2台茎块挖掘机由拖拉机牵引,陆续开始作业。成片的红薯被扁形挖掘铲翻出地面,通过输送链、振动筛后实现果土分离,最后散落在地表,农民只需跟着捡拾、运输就完成了收获过程。

  一台茎块挖掘机每小时作业效率近5亩,与传统的人工收获相比,效率提高近30倍。快捷、高效的收获方式让现场观摩的代表对机具的性能赞叹不已,来自六盘水市农委农机管理科的代表王品认为,尽管六盘水没有红薯种植,但马铃薯的种植量并不小,这种先进的收获方式也为他们开展机收马铃薯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今天我们到紫云自治县观看红芯薯机收现场,深刻感受到紫云自治县在农业机械化推进方面力度很大,同时看到红芯薯机收也给我们一些新的启发。”王品说,“薯类的机收在各个地方都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通过此次的现场观摩,我们对薯类作物生产机械化的收获环节有了新的想法,下一步我们想把这个技术引到六盘水市,促进六盘水市马铃薯生产的发展。”

  据了解,由于薯类作物栽种方式不同,成熟的果实又多数埋在土壤里,一直以来薯类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特别是红薯需要移苗栽插、去蔓深挖,所以红薯机械化生产较难开展。

  在此次红芯薯机械化收获观摩现场,由于全程采用机械化扦插、浅层种植、机械化收获的方式,让来自国家农业部南京农机研究所的研究员胡良龙看到了薯类作物机械化收获发展的新方向。

  胡良龙告诉记者,现场机收的红芯薯采用的是单垄双行平行栽插的方式,这种栽插方式薯块结薯相对比较集中,薯块的长度不太长,大概在十五厘米到二十厘米左右,这样在机收时,收获挖深比较浅,对机具的负荷不大。

  据了解,目前,我市水稻、油菜生产均已实现全程机械化,但在茎块作物生产上,从种到收机械化应用水平较低,农民劳动强度大,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规模的扩大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茎块收获新机具新技术前景广阔,有望加快应用。

  此次在紫云自治县召开的全省红芯红薯机械化收获现场会上,红芯薯的机械化收获使茎块挖掘机得到了使用,这种机械化收获方式不仅适用于红芯薯,还适用于收获花生、土豆、大蒜、中药材等作物,对全省薯类作物生产实现机械化发挥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