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杨发智 五月,鲜花烂漫,万木葱绿,平坝县城关镇大关村一片生机盎然。新修的水井,水清见底,溢满的井水滋润着不远处的田野。 “驻村工作组了解到我们吃水困难,出资5万元帮我们修建好了水井,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驻村工作组。”村民罗开忠如是说。 以黎阳航空项目主管唐彬为组长的大关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驻村3个月来,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化矛盾,赢得群众一片赞誉。走进大关,看到的是工作组繁忙的身影,规划68亩的集中建房点,140户群众正在加快建设新居,齐力描绘着新农村的美丽图景。 就地解决村民就业 大关村位于平坝县城西部7公里, 典型的喀斯特地型,土地贫瘠, 人多地少,水资源贫乏,属省级二类贫困村。全村1368户,人均耕地面积1.12亩。驻村干部通过走访群众,调查了解到村里要发展,必须有稳定的产业支撑。得知村民邱继贤近年来发展养殖业有一定的经验,但规模一直小,驻村工作组与他谈心,并积极协助他申请扶贫资金和妇女小额贷款共计90000元,帮助他扩大肉鸡养殖场,年出栏8000只的规模,解决就业人员10余人。针对大关村缺水,不适合种植其他农作物,想到了耐干旱、投入少、收益高的高粱,鼓励村民彭俊琼、邱明友、李龙英、黄启珍等大胆试验,发展高粱种植370余亩,工作组联系平坝酒厂直接到村里回收,实行订单农业,为村民们解决了销路。同时,工作组与村支书邱继明创办的生态养殖场协调,解决了50余名村民就业。 多渠道促进村民增收 驻村工作组认识到发展问题是人的问题。大关村村民缺少信息和技术,村民素质低,即使有了好思路,也难发展。为此,工作组成立了帮扶工作小组,把驻村干部和村里的党员合理分工,根据党员干部的特长和能力,设岗定责,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即1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至5名困难群众。全村28名党员与110名困难群众结成对子帮扶。党员干部主动与帮扶对象谈心谈话,沟通联系,收集意见和建议,宣传党的惠农政策,为困难群众“ 送思路、送信息、送技术”,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发展信心,提高脱贫致富的本领。对100余户困难群众无偿提供二元能繁母猪仔进行养殖,并免费跟踪指导和养殖技能培训,确保养殖成功。引导90户群众成立种养殖协会,与为民生态养殖场合作,实行“支部+协会+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解决发展后顾之忧,鼓励群众创业。让困难群众自力发展,工作组成员田英说:“通过帮扶活动,预计今年养殖户均年增加收入5000元。” 绘制蓝图建新村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在工作组董翠英、王顺萍的多方奔走,到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协调,争取项目。成功申报了300余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及人畜饮水工程项目。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完成街道硬化,争取机耕道项目修建机耕道1.5公里。工作组配合村支两委,搞好集中建房示范点建设,县城乡建设局下派来的驻村干部史悦到局单位协调了20000元资金,帮助大关村完成《村地形图测绘》和农村集中建房编制规划,全力推进集中建房示范点工作。如今,规划占地68亩、容纳150余户农户居住的集中建房工程开工建设。争取资金8万元,完成了土地平整,道路基础回填,排洪沟渠修建。12户村民已入驻建设。一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将展现在眼前。 “驻村工作组来了后,与村民同吃同住,为村民办好事实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让村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老党员陈绍祥感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