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

第03版
专页
 
| 黔中早报数字报|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本站
 
2011年7月2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铸就辉煌 特色打造品牌
——记安顺市实验学校连续18年居中考第一
2011-07-22

  本报记者  李淑敏

  安顺市实验学校是一所由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三部分组成的省级大型重点学校。   学校办学历史长,文化底蕴深,管理规范,校风教风学风端正,秉承“为学生一生着想,为祖国明天奠基”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鲜明,长期坚持“幼小衔接”和“小初衔接”实验,承担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成为全市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样本校”。 该校近年来被命名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法律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雏鹰大队、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省绿色示范学校、省“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学校、省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省“五.一”劳动先进单位、市精神文明单位。 

  2011年该校不仅再次蝉联全市中考冠军,而且还以418名学生跻身安顺市第一、二高级中学,上线率达62%的结果,刷新了该校中考进入市第一、二中的历史记录。2003年学校学生上安顺市第一、二中录取线人数突破200名大关,此后5年均稳定在200多名以上,并且稳中有升;2008年该校学生上安顺市第一、二中录取线人数突破300名大关,此后三年均稳定在300名以上。今年,该校学生又以突破400名的新纪录,实现了该校学生上安顺市第一、二高级中学录取线人数的第三次历史性的大跨越。

  除上线人数以外,今年有11人位居全市个人总分前20名行列;有17和7名学生分别获得化学和数学学科满分。自2003年以来,学校8年之中实现了从200名到400名“三级跳”的大跨越,学校升入安顺市第一、二高级中学的人数翻了一番。

  中考属于选拔性考试,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中考虽然只是作为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考试和选拔性考试,但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也是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安顺市实验学校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18年居安顺市中考第一,学校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主要是该校从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正如该校“不止领先,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所反映的那样,该校从领导到教职工都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共识,正是在这样一种精神和共识的指引下,全校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一意谋发展。安顺市实验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学校文化的建设,力图发挥先进文化的陶冶作用,塑造师生高尚的精神世界、典雅的气质和对自然与社会美丑的鉴赏能力。为此,安顺市实验学校注重构建师生隐性的精神文化,从该校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提炼出不断推进学校发展的学校精神,并通过这些精神力量凝聚全校师生的思想,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成功的背后是学校长期以来,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对教育科研的“四落实”,即“规划落实、机构落实、制度落实和经费落实”等措施,全面推进教研工作,建立健全教研队伍,规范教研工作管理,保障教研工作开展。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先导作用和地位,始终把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作为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正是依靠“四个落实”,极大地增强了该校教育科研工作实施力度,为加快学校师资队伍专业化成长,为学校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安顺市实验学校已在发展中铸就辉煌,但是该校并不止步。全校师生正以团结奋进、不止领先的团队精神,开拓创新,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全市示范引领、在全省品位一流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该校将沿着“管理强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文化铸校、安全稳校、和谐荣校”的工作思路,实现“全市引领、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办学目标。

  安顺实验学校——校园一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顺日报社 主办 版权所有©2007-2008

地址:安顺市西秀区黄果树大街 投稿信箱:asr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