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现虹 张韬 人间四月天,杨柳醉春烟。在春意融融,阳光普照的季节,记者随普定县政协主席团的调研组来到普定县城关镇干坝村和马官镇太平村的非公经果林示范基地。基地负责人黔西县的吴长国向前来调研的同志详细介绍了苗圃的培育情况。看着一垅垅整齐的核桃苗,一枝枝迎风摇摆的柳树苗,连片片初具规模的地块,调研组的同志感叹,没想到私人自我发展的林业基地如此专业。 据了解,普定县属喀斯特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严重,石漠化率占国土面积的36.5%,生态恢复重建难。改革开放以来,普定县动员社会群众大兴植树造林,以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国家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带动全县林业生态建设,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文件出台后,推动了普定县林业发展进程,社会群众发展林业异军突起,涌现了李志忠、赵全文、洪福胜等一批林业大户,形成了普定县非公有制特色林业的主力军,带动了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促进了全县林业发展。 经果林成种植户钱袋子 据“二调”(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显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69.1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3.1万亩,天然林29.1万亩,经济林3.1万亩,公益林54.7万亩,商品林14.4万亩。森林活立木总蓄积80.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5.6%,其中,林业大户发展经果林种植7000余亩,涌现了经果林大户20余户,投资经果林种植资金共450万元。 普定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李志忠特色经果林基地1000亩,带动当地农户发展梨、李、枇杷等种植1500亩。赵全文特色经果林基地70亩,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经果林100多亩。吴长国的黄金梨基地500亩,梭筛红花桃500亩,张官优质梨100亩,小河100亩,太平160亩,高坡40亩,砂锅100亩,三块田40亩,木浪100亩,未其100亩,薛家坝100亩等等。就拿吴长国在城关后寨村种植的黄金梨来讲,目前已见效益的梨有200左右亩,每亩产量在600公斤以上,平均价格按每公斤/4元,年收入可达48万元。另外在他的苗圃基地,仅2009年就销售梨苗5万余株,平均每株单价5元,收入25万余元。 从要我造林到我要造林 以前,林业局同志到基层是去动员农户种树子,由于种种原因,农户种林的积极性不高。如今,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进行机制创新、思想创新,使部门林业向社会林业转变,农户的积极性上来了,主动要求种经果林。而林业部门跟进的则是如下的服务和管理。 提供补助。积极整合资金,向造林农户提供资金补助,做得好的50亩以上,每亩补助100-150元,林业部门根据品种的差异组织检验后兑现补助金,形成谁种谁有,合造共有的局面,提高了农户造林的积极性主动性。 依靠科技力量带动造林农户发展林业。积极为造林农户提高新品种、种植技术指导,联系有经验的林业土专家培训、指导造林农户掌握新技术。 创新工作机制。尊重农民意愿,实施林业产业化,引导农民兴办林业、创办林业,切实让农户在其中增加收入。转变过去不切合实际、搞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着力部门林业向政府推动的社会林业转变,着力生产型林业向生态经济型林业转变。 用活林业优惠政策,整合政策资源,把好政策灵活运用到造林农户当中,拓宽造林农户发展林业的空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用活林改政策,引导造林农户利用林地经营权使用权,做大做强个体林业。 建立林业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增强造林业农户管理服务、面对市场运作的能力。 点亮灯一盏,照亮一大片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涌现如一批种植大户。如前所述的吴长国的优质梨、城关镇地坝村李志忠特色经果林,马场镇赵全文特色经果林等等,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经果林近万亩,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造林农户创办了经济实体,成立了经果林合作社,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增加了森林植被,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在社会各界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带动了社会各种群体爱林业、办林业、参与发展林业。 在采访中,夏德刚局长告诉记者,普定在探索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过程中,坚持现代林业是科学发展的林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普定将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支撑、群众参与、领导重视、客观遵循的方式,让全社会形成爱林、护林的思想,并代代相传,永续发展。 发展现代林业,必须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着地球的健康,关乎着人类生存的根基。只有长期地建设和保护好地球这一人类共同生存的绿色家园,人类才能永远地在这块绿色家园中繁衍生息、发展进步。只有山更绿,水才能更清,天才能更蓝,我们的家园才能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