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陈桂秀 本报记者 张艳 4月15日-20日,2009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在上海举办,来自国内外的300多家茶叶企业和1000名社会各界人士出席参加了该次茶文化节。我市镇宁粮食系统“瀑乡”牌毛峰茶参评“中国名茶”,获得金奖。 “瀑乡”牌毛峰茶是镇宁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改制后,重新组建的黄果树茶业有限公司利用当地丰富的茶叶资源开发的、全省第一家通过绿茶类QS论证的品牌,该企业也是我市粮食系统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成功典范企业之一。 近日,记者从市粮食局对我市粮食部门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状况进行了了解。 据介绍,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粮食部门“立足粮食、走出粮食”,在改革中求发展,大力开展的多种经营呈现蓬勃生机。 镇宁黄果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安顺市粮食系统首家股份制企业,他们在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同时,利用原江龙粮油分公司的闲置资产和富余人员,依托江龙茶叶资源丰富的优势,因地制宜,采用“公司+职工”入股方式于2003年元月组建的股份制企业。公司开发的“瀑乡”牌黄果树茶系列,其产品外形条索紧结,墨绿显毫,汤色绿亮,滋味甘爽,清香持久,叶底柔软嫩匀,品质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好评,产品远销江、浙一带。公司是全省第一家通过国家绿茶类QS(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证)论证企业。据了解,公司成立四年来,曾获“黄果树首届瀑布之春品茶斗茶”活动三等奖,“绿色灵通杯”斗茶大赛二等奖。2006年9月还受邀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茶叶博览会”,今年参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获“中国名茶”金奖。 平坝县粮食部门采取多业并举的方式,2004年起,吸收改制后的职工举办股份制大米加工企业、新建种猪养殖场、让下岗职工投资参股油菜籽加工企业等,以产权为纽带,盘活现有资产,鼓励职工再就业。同时采取跨片区、跨区域、跨行业的形式,利用闲置资产、仓库、场地组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控股的“贵州省平坝县顺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我省知名的上规模、上档次的粮油加工企业,产品已销省内30多个市县和云南、广西、四川、重庆8个市县,解决了45名粮食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2007年,该县粮食部门抓住举办首届“中国·贵州·平坝天龙屯堡文化节”这一契机,并与相关部门协调支持,租赁该县水利局羊昌水管所空置地盘发展旅游度假休闲项目,改造为“钓鱼湾休闲会议中心”,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每天可接待游客100人,解决2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高峰粮管所7名下岗职工,通过股份制的形式举办大米加工企业,产品畅销,多次荣获省、市名优产品奖,职工年收入3万元以上。三小坡种猪养殖场由10名下岗职工承包管理和经营,年出栏仔猪4000头,肥猪4000头,由21名下岗职工承包废旧仓房和场地举办的3个养殖场2007年出栏肉鸡4.5万只、肥猪60头,职工年收入2万元以上。 关岭粮食部门利用闲置加工房200平方米,组建关索民族风味食品有限公司,因地制宜开发生产具有地方特色风味的旅游食品,“瀑乡牌”辣椒系列和达尔粑、豆沙粑、盐菜、油豆豉等。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旅游、馈赠亲友的佳品,并被评为旅游产品生产定点企业。花江养殖场饲养的牛、猪、兔、鸡、鸭、鹅肉质鲜嫩、纯香,市场抢手,且在经营中恪守诚信,赢得消费者的好评。 此外,普定粮食部门开展农产品综合经营及订单生产的配套化肥供应;紫云开展的种子、化肥配套供应及烟花爆竹经营,西秀区利用闲置废弃旧仓房开展的规模化养猪项目等同样是粮食部门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取得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粮食部门在改革改制后,积极开展多种经营,为职工再就业创造了适当的岗位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经验和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