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面Newspaper Layout
上一版
下一版
   第09版:黔中记忆
        
相关新闻
乡村的良心 ■马卫

2017年11月29日第09版

分享到:

小时候,父亲常说,娃儿呵,人活着一定要讲良心。

啥叫良心呢?父亲从来没有具体说过,也许文盲的他说不清楚。可是,他和乡亲们做的点点滴滴,我多年后才悟出,那就是良心,乡村的良心。

有一年,天大旱。我们三队,还有四队、五队、六队,全靠黑水凼沟的水来灌溉稻田。我们三队地理位置优越,在沟的源头,按理可以扎断水沟,将水全部纳入堰,保障灌田。当时,作为生产队的水田巡管员,父亲没有这样做,而是和其它三个队的水田巡管员协商,每个队按时间,每天轮留灌六个钟头。

个别社员有意见,说我父亲“莽”,就是傻、憨、呆的意思,父亲嘿嘿一笑,不理他们,我行我素。

父亲在家里说,我们要吃饭,人家四五六队的人就不吃饭?这水是天生的,不是我们队花钱买的。

我读小学时,大队来了六七位知青,住在五队。他们无聊时,喜欢偷狗摸鸡,钓鱼捉黄蟮。这个大家容忍了,直到有一次,这些知青带了鱼腾精,从黑水凼的源头倒下去,沿途的鱼虾蟹全被毒死了。

这下,社员们不干了,把在河沟里捡鱼的知青围了起来。

那时,公社设有知青办。

那时,围攻知青是大事。

可是,围攻的,不是一个两个,一十二十,而是好几百人呢。

社员说,钓鱼、捉鱼都可以,惟有不能毒鱼,因为把鱼的子子孙孙都灭绝了,而且水也有毒了。

最后,知青们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因为错确实在他们。从此,乡亲们背后都叫他们昧良心的人。

土地下户后,杨伯承包了集体的一片杜仲林。

按说,为了利益,他可以施化肥催长,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杜仲价格一度暴涨。可是他却不用化肥,全部用农家肥,特别是绿肥。人们问他为啥?他说,杜仲是药呵,催长的药性不好。

尽管这样他家的收入要少些、晚些,但得到了众人心里的暗暗夸赞。

这便是乡村的良心。看得见,摸得着。

当然,乡村也有失去良心的,口头上叫昧良的,或没良心的。比如,现在的一些蔬菜种植户们,就用了大量的化肥农药催长素。他们自己吃的菜,完全不用化肥农药。

比如,养鱼的人,把塘里的鱼在河沟里放几天,冒充河鱼,卖大价钱。

这样的事太多太多,数不胜数。

乡村在渐渐淡化良心,因为金钱的诱惑,因为市场经济下的趋利心态。但是,乡村坚守良心的还大有人在,尤其是那些耄耋老人。难怪“耄耋”的含义是“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我走在家乡土地上,感受到温暖。

是因为乡村还有良心,还有那些让人感觉到有爱、有情、有关怀的点点滴滴,细枝末节。就像山溪,仍然纯洁,就像野草,永远青纯,就像蓝天,不含杂质,笼罩大地。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