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

2017年11月29日第08版

分享到:

平坝区齐伯乡(原下坝片区)桃花村,有一个苗族群众用来安葬死者的山洞,洞内安放着568口大小不一、式样各异的棺材,因此,称之为棺材洞。

棺材洞位于平坝、织金两区县交界处,距平坝城二十多公里。这里峰峦迭嶂、沟壑纵横、悬岩峭壁、溶洞密布,是典型的岩溶地形。棺材洞的西北方向有穿洞,西南角上有白洞,三个洞之间相距只有数百米,构成了一幅雄伟壮丽的溶洞群。除棺材洞用作墓葬外,穿洞和白洞在明、清时代长期住人,是苗族人民躲避土匪骚扰的安全住所。

棺材洞座落在一峭壁上,一条小路,蜿蜒曲折,直达洞口。洞宽二十余米,纵深约四十米,高十多米,面积近千平方米。洞内地势起伏,中间坦荡,像个大厅;西边稍陡,斜坡上升;东西呈马鞍形状,有根大石柱抵住洞顶,仿佛为避免洞塌而特意支撑的。棺材码垛堆放,层层叠叠,高达数米,颇为壮观。

棺材洞从唐肃宗至德年间沿用至今。目前洞内存放的棺材有五种类型:圆形棺、船形棺、方形棺、梯形棺、拱形棺,各种棺材的工艺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致,从棺材的式样变化可以看出苗族人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在棺材内,发现一些殉葬品,最珍贵的有彩色蜡染和陶器等文物,这些发现为研究苗族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1985年12月,贵州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将棺材洞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平坝棺材洞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昔日这个苗族群众用作墓葬的变通山洞,今天已然成了重要的文物遗址,引起了有关部门及各界人士重视。

龙住过的地方

传说,棺材洞是龙住过的地方。

从前,有一条龙从马屁股山(地名)跑了出来,要到别的地方去。由于这一带尽是崇山峻岭,山高坡陡,无路可行,所以,龙凭借自身的威力,左冲右撞,把山往两边推挤,终于闯出了一条路后,自东而西走了出去。

龙在开辟通道时,因用力展劲,身体困乏,曾在山谷的峭壁上小憩。龙休息过的地方,便留下了一个个山洞。山谷东边的棺材洞,西北方向的穿洞,西南角上的白洞,都是龙住过的地方。而今在穿洞的顶上留有龙背印子,隐约可见。

棺材洞、穿洞和白洞之间,相距不过数百米,组成了姊妹洞。除棺材洞用作墓葬外,穿洞和白洞,在明、清时代长期住人,是当地苗族群众躲避土匪骚扰的安全处所。

在棺材洞的周围,分布着五个自然村寨,即:鹅抱蛋、甘草冲、桃花冲、中寨、新寨,居住在这五个寨子的174户人家全是苗族,其中姓刘的有115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六十六。棺材洞是刘姓家族安葬死者的墓地。

刘家将棺材洞作为墓葬之地后,儿孙满堂,兴旺发达,有人说,是因为祖坟埋了好地方。“祖坟埋得真龙地,子孙繁衍像瓜蒂”,因此,现在棺材洞作为墓葬之地仍然在继续使用。

第一个葬在棺材洞的人

当地人相传,棺材洞真正被利用作为墓葬地始于明朝初年。第一个葬在棺材洞的人,名叫阿涅。

阿涅的父亲叫阿勒,原籍江西吉安府大桥头小桥尾猪市巷。明太祖调北填南时,阿勒夫妇被强行遣送来到桃花村,其时,夫妻俩只是二十来岁的青年人,尚未生育儿女。

与阿勒夫妇同时来到桃花村的,还有杨姓和魏姓两家,也都是婚配来的年轻夫妇。三家是亲戚关系。杨家是刘家的舅舅,魏家是刘家姑妈的儿子,是属于外侄,小辈。

阿勒生有三个儿子,长子便是阿涅。阿勒死后,葬于棺材洞以东约五百米的岗卡边(地名),坟的遗迹还在。大概在正统年间,阿涅逝世。那个时候,这些地方是不毛之地,遍地是深山老林,荆棘丛生,很难找到一块适合的墓地。经家族、亲友勘察,发现峭壁上有一个大山洞,地势平坦,不长杂草,就把阿涅抬进洞内埋葬。因为洞内面积宽敞,于是刘家死了人,既不分男女,也不论老少继续抬进洞内安葬。洞生在峭壁上,无土掩埋,遂把棺材露天搁置,天长日久,棺材愈堆愈多,加上通风良好,温度干燥,棺材烂而不腐,坏而不朽,码垛堆放,高达数米,颇为壮观,棺材洞亦因此而得名。

棺材洞的相山

棺材洞出名以后,慕名而来观风水的阴阳先生,称赞棺材洞是块好墓地,说它好就好在有一座好相山。

棺材洞相邻一条山涧,它的正面被鹅抱蛋大山挡住,外行人看不出相山在哪里。

原来,在棺材洞正面约五百公尺处,有一个小山包,形状像一头爬在地上的雄狮。山包的右边,有两个上万吨重的大石头,正好摆在狮子的面前。狮子昂着头,伸出双爪去抓前面的石头玩,阴阳先生美其名曰“狮子玩绣球”,说这样的相山,是天生造就,绝无仅有。

死于天花病的学生

棺材洞的正面右上方,整整齐齐地堆放着32个一米多长的小圆形棺。相传,这是一堂死于沙公病(即天花)的小学生棺材。

大约在明朝末年,刘家人口发展很快,已经有了四五十户人家。他们辛勤劳作,收入增加,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因为没有一个人读书识字,不但不便于同外界交往,而且还常常受到官吏们的欺负。有一次,有个小官吏来叫刘家派两人送信去给上司,两个年轻人送信去时竟被扣留服苦役,说公文上明写着这件事,弄得两个送信人瞠目结舌,有苦难言。

为了改变文化落后的状况,由各家凑集资财,请来一位教书先生办私塾,刘家共有32个小学生前来就读。

有一年,学校发生沙公病,由于没有卫生知识,加上缺医少药,结果学生全部患病,刘家32个小孩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家长们砍来圆木,当中划破为两块,把中间掏空,将死尸装殓入棺,集体葬于棺材洞中。 待续)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