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城市”试点 安顺初享数字化快捷生活便利 2010年12月,安顺正式启动了无线城市试点。在“2011中国贵州无线城市高峰论坛”上,安顺市市长罗宁就安顺的无线城市试点运行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分享。 安顺信息化走在全省前列 罗宁在论坛上说,目前安顺市正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旅游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优化发展环境“四化一优”工作。罗宁认为,在推进安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进程中,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助推器,为此安顺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无线城市的试点。 目前,安顺党政办公自动化、手机无线办公应用、城市管理等信息化工作正逐渐走在全省前列。2010年4月起,安顺市政府通过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利用多种无线接入技术,突破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访问互联网资源的瓶颈,数字城管、无线办公、无线抄表等“无线城市”功能逐一上线。信息化的带动,搭建起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平台,把政府、行业信息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了信息强政增效率、信息惠民显便利、信息兴业促发展的良好成效。 安顺试点成效之数字城管 安顺的“数字城管”管理模式,是综合应用了无线通信技术、行业实体库技术、工作流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十几项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和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实现城市部件和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提高城市管理 水平。具体操作起来,就是将安顺城区20余平方公里的面积按街道办事处、社区划分为6个区域、23个片区、423个单元网格。同时,将安顺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等城市管理对象作为物化的部件分为7大类98小类进行数字化标识,定位到单元网格图上。此外,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 另外,安顺的“数字城管”还把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城市元素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给每样公物配上一个“身份证”,如果街道上的井盖坏了,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在移动GPS定位系统的跟踪搜索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就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把问题解决掉。 公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短信、彩信、热线电话向监督指挥中心的信息平台反映城市管理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直接传递给有关领导,使市民反映城市管理问题有了“直通车”,实现了管理组织的扁平化,形成了市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共同管理城市的格局。 安顺“无线”城市系统建成后,城市基础设施问题的发现率也从原来的30%提高到现在的90%,并实现了发现问题100%处理,同时基础问题的处理时间也从1周减少为1天。 安顺试点成效之便利生活 安顺“无线城市”的试点平台所承载的信息化应用涵盖了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方面,市民依靠这一平台,可以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随意遨游“书海”,享 受“电子阅读”的乐趣,通过无所不在的移动网络,随时随地获取社会公共服务。同时,市民通过登录网上商城,还可以轻松实现“不想上街,也可逛街”的潮人生活,通过远程医疗平台,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私家医生”的照顾。此外,通过安顺“无线城市”搭建的平台,市民还可以实时路况查询和公交客运查询,这在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部署下,给越来越大的城市治理交通拥堵“城市病”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 安顺“无线城市”给公众带来的最好的利好就是能够及时查询商家优惠信息,这些功能的实现不仅使市民在消费的时候得到了最大的实惠,还使得商家得到了一个免费展示自己、宣传自己平台,使得商家的销售成本大大的降低,还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刺激了消费。现安顺商家优惠已经涉及餐饮业、娱乐业、酒店及旅游相关产业50余家。 安顺“无线城市”成效较为显著的地方还有校园一卡通。安顺的校园一卡通是在各高校局域网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软件、网络通讯、智能一卡通等技术,发行RF-SIM卡作为校园卡,使高校的教学、办公与后勤管理等实现现代化和自动化。目前,安顺的师生只需通过一张卡,就现实了在学校很轻松地进行电子支付、电费量控制等,系统成熟后还可以实现对全校师生选课、考勤、借阅图书、学籍管理、考勤管理、会议管理、门禁管理等功能的应用。校园一卡通的使用,使40%的日常工作自动化,减少学校用于行政管理方面70%以上的时间支出,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后勤工作集约化水平,用水量下降了20%,设备损耗下降了30%,使用效率提升2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