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雪 午后的旧州古镇,青石板路被晒得温热。“旧州小锅茶”店内的八仙桌上,几位客人正举着玻璃杯碰杯——杯里的冷泡茶清澈透亮,茶香随着杯口晃动慢慢散开。老板姚琴正站在操作台旁准备烤茶,她将茶叶放入制茶容器中,专注地留意着茶叶的变化,“炒茶时对温度的把控很关键,得凭经验掌握火候,这样才能激发茶叶最好的香气”。 这家藏在古镇中街的茶铺,承载着西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旧州小锅茶制作技艺”的传承。《续修安顺府志・安顺志》中早有记载:“东南乡旧州一带,其土宜茶宜竹,然制法精良,色香味俱佳,茶商称为上品,销路颇广,即俗称‘小锅茶’者是也。” 姚琴翻动茶叶的手法娴熟利落,这得益于她专业的学习和多年的实践。2023年3月,姚琴在古镇开起了这家“旧州小锅茶”。她大学学的就是茶叶相关专业,系统的专业知识让她对茶叶的特性、制作工艺有着更深的理解。 而让她下定决心投身小锅茶事业的,是她的师姐——师姐家里世代做茶,早已在旧州开了一家小锅茶店铺。“师姐让我看到老手艺能在当下活出生命力。”姚琴说,她也想为这份传承出份力,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一边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融入制茶过程,一边用年轻人的方式宣传,让更多人知道旧州小锅茶,知道这门藏在烟火里的非遗技艺。 “不少客人会好奇制茶过程,我们会邀请他们体验,体验完可以带走自己炒的茶。还有一些研学团队,会主动来店里了解制茶技艺。”姚琴说,为了让更多人接受传统技艺,她还准备了瓶装冷泡茶和便携装茶叶,“老手艺要活下去,既要守得住根本,也要容得下新容器”。 从古时马帮歇脚的茶摊,到现在游客和研学团队聚集的茶铺,小锅茶的味道始终未变,变的是让更多人认识它的方式。这门承载着旧州记忆的非遗技艺,正以更鲜活的姿态,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