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铸魂育人
——记“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党委

2025年7月24日第02版

分享到:

□本报记者 胡典 姚福进 陈思雯

近日,安顺市“两优一先”表彰名单公布,紫云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党委荣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称号。这一荣誉的背后,是该校党委多年来坚持“党建领航、质量立校”办学思路,深耕民族教育,用心用情培育桃李的生动实践。近日,记者走进这所底蕴深厚且充满活力的学校,探寻其党建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成功之道。

党组织建在教学最前沿

走进紫云民中,党建文化长廊与民族文化展厅交相辉映,红色标语与蜡染图案相得益彰,一幅“红色引领、民族交融、育人为本”的教育画卷徐徐展开。

“只有将党组织建在教育教学最前线,党的旗帜才能在育人一线高高飘扬。”该校党委书记冷华玉道出了管理的关键。

该校创新实施“支部建在教研组上”,语文、数学、英语等六大教研组均设立党支部,并推行“双带头人”制度——支部书记同时担任教研组长,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每月一次的大教研融合党性学习,党员带头研讨教学、分享心得,教师业务水平提升有了强劲引擎。”该校第三党支部书记魏敏告诉记者,各支部每周召开教研会,在打磨教学技艺的同时,强化思想引领和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

为破解理论学习“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的难题,学校推出多样化学习方式。线下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打牢基础,线上在“青年党员学习群”里发微党课以便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实践中借着东西部协作“组团式”教育帮扶的机会,组织党员教师到广州南沙区跟岗学习了30余次。

如何让思政教育直抵学生心灵?紫云民中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让思政教育“活”起来。翻开校本教材《图说紫云红色文化》,红军长征过紫云的感人故事让学生热泪盈眶;影视德育课上,《觉醒年代》片段引发思想激荡;“致远学习”讲坛上,援鄂医护人员的战疫故事点燃爱国情怀。

“思政课不是简单说教,要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脉。”紫云民中党委委员、副校长王江松告诉记者,校党委结合紫云县域文化特色,协调教师编写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图说紫云红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校本课程《紫云民族民间文化》。去年,学校还与广州南沙区的帮扶学校联合开展了“云端重走长征路”活动,两地学生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学习党史。

双轮驱动强师资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在一线教学过程中,紫云民中深入实施“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骨干”工程,让每名党员教师树一面旗帜,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引领作用。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老师到广州进行学习,或者邀请资深教师到学校进行教学培训,我们受益良多,对教学能力提升很有帮助。”八年级英语教师魏敏已经去广州参加了两次班主任及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培训她在管理班级上深受启发,并且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更具吸引力。

借粤黔协作东风,该校还邀请了广州南沙东涌中学、鱼窝头中学学科带头人7次赴校传经送宝,帮扶团队上了60多节示范课,4位专家还和18名老师结成了“师徒对子”。

近年来,该校党员教师中涌现出一批市级教学骨干。依托“组团式”帮扶,与广州南沙区建立“1+3+6”协作模式,形成“引进来+走出去+本土化”师资培养闭环模式,教师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30余个。

作为紫云民中语文教研组的一员,王江松说,语文教研组通过学习提升,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该团队以紫云民中“121”课堂教学范式为基础,实施“1234”课堂教学策略,打造魅力语文课堂,推动课堂呈现“教师主导—全员参与—主动学习—思维活跃—达成度高”的良好局面。

“在紫云民中,党员教师不仅是教学上的骨干,更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王江松介绍,新高考改革时,党员教师牵头重构课程体系;乡村振兴一线,党员教师深入村寨送教下乡,争取资金改善设施,将教育星火撒向乡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而紫云民中的“最美党员教师”评选活动让这些优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彰显。

文化交融育新人

紫云民中是全国唯一的一所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无论是校园建筑还是校园文化,无不在彰显其浓厚的民族气息。“传承民族文化”更是该校“梅香致远”的特色项目之一。

走进民族文化专题馆,只见身穿布依族、苗族服饰的模特映入眼帘,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着少数民族舞蹈演出画面,与展厅内静静放置的民族生活器具、纺织工具相映成趣,整个陈列馆都浸透着鲜活的文化气息。

民族团结在实践中升华。民族运动会上,汉族学生跳起苗族芦笙舞,苗族学生传唱布依族山歌;“穗紫学子手拉手”研学中,广州学生学做五色饭,紫云少年体验粤剧水袖,文化差异化为友谊桥梁。党员教师牵头的“民族团结互助小组”,三年来为少数民族学生解决困难400余件。

“我校通过构建‘三维课程体系’,将红色文化课程、民族文化课程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有机结合,成立10个特色社团,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目标。”冷华玉介绍,“重走长征路”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了革命先辈的艰辛与不易;蜡染、刺绣、芦笙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引入,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的开设,则让学生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站在新的起点上,紫云民中党委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以红色基因铸魂,以民族文化润心,在黔中大地上书写着党建引领民族教育的新篇章。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