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桂传念 在安顺市平坝区羊昌乡,昌河中心小学少先队2019级(1)中队的少先队员们,用他们的童真与热忱,在红领巾的见证下,书写了一段精彩的乡村少先队成长故事。这个扎根乡村的“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究竟通过怎样的“自治”实践,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长答卷?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近日走进校园一探究竟。 校园里绿意盎然的树荫下,2019级(1)中队中队长李光彬正与队员们围坐一圈,热烈讨论。一场由他们自主发起、精心策划的“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主题队会,正在集思广益中酝酿着每一个细节。 这场充满民主氛围的讨论,正是中队日常“自治”实践的一个生动缩影。该中队辅导员老师丁锦推行“全员自治”创新模式,中队少先队员们实行轮流值日制度,参与中队事务管理、班集体建设。从协助老师管理班级到课间操督导,从主题队会策划到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惑,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除了‘全员自治’,我还鼓励队员们走出学校,积极参与绘画、演讲比赛等活动,勇敢展示自我,绽放个性光彩。”丁锦说。 2019级(1)中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同样注重教育形式的创新,特别是结合红色教育——“重走长征路”情景模拟等沉浸式体验,让教育活起来;在思想教育方面,中队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为核心,将爱国主义融入了日常,通过红色故事分享、志愿服务实践,引导队员从身边小事践行责任,让家国情怀根植于心。 昌河中心小学还着力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以“红领巾奖章”为重要激励载体,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搭建“先锋角”“英雄角”等特色活动阵地,设立“学习之星”“文明之星”等荣誉奖项。 昌河中心小学副校长姜家荣介绍,学校构建的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有效增强了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我们始终将少先队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姜家荣说,“不仅在硬件上为少先队配备了图书和活动器材,还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组织孩子们开展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增长本领。” 辛勤的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2019级(1)中队凭借出色的“自治”实践和全面的优异表现,在2023年至2024年获“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2025年5月获“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这些荣誉不仅是对2019级(1)中队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全校少先队工作的激励。现在其他中队的孩子热情高涨,都想向先进看齐,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好氛围。”姜家荣说道。 如今,2019级(1)中队这颗“自治”的种子已在昌河中心小学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其成功的经验与模式,已辐射至全校现有的11个中队,激发着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