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磊) 夏季防汛关键期,西秀区以320座山塘水库为重点防御对象,通过压实责任链条、升级预警技术、强化现场调度、快速响应处置四道防线,构建起科学高效的防汛安全网。 智慧系统实时监测,预警响应提速12小时。“当前全区水库水位均在汛限以下,河道水势平稳。”在西秀区水务局值班室,水旱灾害防御指挥调度系统的电子屏上,320座蓄水工程的实时数据正动态更新。 西秀区水务局防御科科长李键介绍,系统整合气象、水文、水务三部门数据,气象部门通过新型雷达与卫星监测提供未来12小时精准预报,水文部门实时预警江河湖泊水位,水务部门则依托大数据分析形成“预报—预警—响应”闭环机制。自5月1日入汛以来,全区已通过手机终端向市民推送提前12小时的预警信息,实现“风险早知道、防范早部署”。 “211机制”精准防控,三级联动到一线。“提前2天预判风险、提前1天发布预警、提前1小时启动响应”—— 这套被称为“211灾害预警机制”的防控体系,正成为西秀区防汛的核心抓手。该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预警启动后,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工作组会第一时间下沉山塘水库,同步联动消防、民兵等救援力量,在隐患排查点预置冲锋舟、抽水泵等应急物资。入汛以来,全区已开展联合演练 7次,累计排查整改堤坝渗漏、河道淤积等隐患43处。 责任体系再压实,四级包保到农户。每个水库必须明确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该区推行“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党员包户”的四级包保责任制,同步公布2025年度防汛行政责任人名单。全区正对320座山塘水库的责任人进行全覆盖培训,重点强化水位监测、险情研判等实操技能,确保“一处遇险、全网响应”。 目前,西秀区各水库水位均处于安全区间,这套融合技术预警与责任落实的防汛体系,正为全区安全度汛筑起坚实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