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典 陈思雯 夜幕笼罩下,普定县韭黄村夜市街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其中,“黔来香家常餐馆”门前食客络绎不绝,店内座无虚席。此时,00后老板夏伟正在后厨忙碌,见到记者来访,他一边忙碌一边讲述起自己的创业故事。 夏伟2022年大学毕业后,年仅21岁的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开餐馆。“这几年家乡旅游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在外面的工作经历也积累了些经验,就想着回家乡闯一闯。”夏伟告诉记者。 韭黄村地处普定县白岩镇西南方,安普同城大道穿境而过,便捷的交通为村庄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许多游客在游览完黄果树、龙宫景区后选择在韭黄村留宿,随着人流量不断增加,夜市街逐渐成形。早在上学时就选择学习厨师专业的夏伟,敏锐地嗅到商机,毕业后便利用自家房屋开启了创业之路。 然而,创业并非一帆风顺。虽然解决了场地问题,但想要打造一家高品质餐馆,重新装修所需的费用让夏伟犯了难。关键时刻,2024年普定县政府推出的贷款贴息服务为他解了燃眉之急。夏伟顺利申请到30万元贷款,对餐馆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此外,新店开业涉及卫生、消防安全等多项审批手续,流程复杂繁琐。普定县就业局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为创业人员简化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没想到手续办得这么快,没费多大劲就办好了。”夏伟说。 餐馆开业后,夏伟深知,想要长远发展,必须在经营上下足功夫。“一方面,县里相关部门和村两委会积极为我们引流,将避暑旅居游客和旅游团推荐到店里,店里的人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我们坚持薄利多销,狠抓菜品品质。”夏伟介绍,餐馆的顾客大多是外地游客,他始终将服务、质量和卫生放在首位。每天严格把控食材采购,确保新鲜,也会定期对店内环境进行深度清洁,还经常组织服务员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在菜品创新方面,夏伟也从未停下脚步。他结合韭黄村特色产业,研发出“韭黄炒牛肉”,更新菜品的同时也宣传本村特色产业,还融合贵州特色食材折耳根、老干妈,推出“黔香排骨”。这两道创新菜品深受食客喜爱,“去年有位湖南游客在韭黄村避暑时品尝后赞不绝口,今年专程再来品尝。”夏伟笑道。 在普定县2024年特色美食暨餐饮“老字号”评选活动中,这两道菜荣获“普定十佳特色菜”称号。此外,在去年安顺第二届美食评选活动上,“黔来香家常餐馆”还获得了“安顺知名黔菜店”的荣誉称号。 “村里和县政府一直鼓励我参加各类比赛,这些荣誉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夏伟说,未来他将继续努力,推出更多特色菜品,把餐馆经营得更好,为家乡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凭借这样的品质坚守与创新发展策略,“黔来香家常餐馆”在大众点评普定县美食热门榜稳居榜首,旅游旺季时,单日营业额可达1万元左右。同时,夏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优先聘用村里收入较低的村民担任服务员,每人每月3000元的工资,高于村里其他店铺平均水平,目前餐馆长期聘用5至6名服务员,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这个00后小伙正以自己的方式反哺着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