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托举航城理想
——追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汪彬

2025年7月1日第01版

分享到:

□本报记者 段斌 胡典

39岁生命刻度,所标注的,是他的壮志未酬,身已殁。

17年职业生涯,所指向的,是长久的梦想里,辽阔的蓝天。

2024年10月16日,汪彬走了,离开了钟爱一生的航空事业,离开了夜以继日为之奋斗的贵州航空产业城。正当安顺航空产业迎来“六十年磨一剑”、即将化茧成蝶的关键时刻,他却再也不能继续下去……

“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汪彬同志,是我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航空强国决策部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他生前曾牵头完成7个重大项目编报,确诊患癌仍心系事业、坚守岗位,带领团队短期内完成省某重大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汪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9岁,在为梦想奋斗的每个日日夜夜,他用行动践行入党誓词,用实干实绩书写无悔青春。

少年的梦想,天际的铁鹰

汪彬出生在贵州中部城市安顺,一座因三线建设而兴的城市。上世纪60年代,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将011基地及下属各单位布局到安顺,奠定了安顺航空工业的基础。幼年时汪彬与小伙伴倾听飞机轰鸣,一声“追飞机咯”,边追边挥手。天际间的铁鹰是本地生产的飞机,轰鸣声则是试飞时奏响的乐音,纵情嬉戏间,一颗航空梦的种子悄然播下。

从小学到高中,汪彬读的是安大子弟学校,这“安大”厂是安顺知名航空企业。身在这所学校,大家对安顺航空企业耳熟能详,知晓哪家生产航空发动机,哪家生产机翼,哪家负责组装,无形中对航空有种天然亲近。年岁渐长,不便追着飞机疯跑的汪彬,培养出画飞机的爱好。高中时他能不言不语坐一下午,只为描摹英雄飞行员王伟驾驶的机型,涂装调色很精细,他的梦想里有蓝天的颜色。

2004年,汪彬考入北京理工大学,选择与航空关联紧密的自动化专业。期间,他认真学习自动控制元件、机电传动模型、过程控制系统等方面专业知识,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008年,汪彬放弃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的云马飞机制造厂工作。走出大山、去往首都的汪彬,眷念的仍是在家乡播种下的理想,回家乡造飞机,就近择业、照顾家里,汪彬很知足也很振奋。

刚参加工作时,汪彬说过“工厂是我结婚前的第二个家。我将为工厂的蓬勃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他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主动深入生产一线,积极与车间师傅们探讨改进工艺流程。”实习转正申请表上,师傅付桂清如是评价道。汪彬很快崭露头角,短短数月梳理出一份建议书,内容涉及年轻干部激励与管理,以规范技术流程为例阐述技改关键,呼吁关注年轻人思想动态,在实战中大胆使用,让公司管理层眼前一亮。

“那时觉得他做技术员是浪费人才,就调到技术改造部参与管理项目,老实说,让一个新人负责上亿元的项目是需要勇气的!”贵州航新科技发展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智,曾是汪彬在云马飞机制造厂时期的老领导,对他的评价是好学肯问有才华。那年月的工作场景通常是:技术改造部接到指令,汪彬揪住关键细节,从技改角度加以验证,充当各技术部门间的有效串联,错过饭点、熬到深夜做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常事。曾痴迷追飞机画飞机的少年,把所学运用到绘制航空企业技术图谱的专长上。

近十年时间,汪彬经历了云马飞机制造厂搬迁改制到中航贵飞成立的全过程。他深感知识储备不足,自费攻读了西北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独立完成两项国家级的材料定额编制,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2项外观设计专利,先后获评云马飞机制造厂保密先进个人、中航贵飞公司杰出“创效之星”,所撰写的论文《浅析贵州省工业转型升级》发表在《中国西部》期刊。

有人问他,为什么放弃大城市,回到基础薄弱的家乡,却选择高门槛的航空事业?他说“咱安顺地方不大,但能造出飞机,了不起吧!”“我想待在飞机研制生产第一线!”

青年的热爱,转场的动因

2016年前后,中航贵飞经历转型。其时,业务素养早已获得认可的汪彬,深感自身组织、协调、管理能力不足,选择跳出舒适区,毅然转行!2017年,他考入贵州黔中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之后6年,辗转于安顺市交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安顺市交通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任职管理岗位。

离开航空企业的汪彬,是那个“三句话不离本行”、聊天时话题总会绕到航空领域的人;遇到相关问题,他会打来电话,诚心请教航空企业的老领导、老同事;在他的办公室桌上,总是留有位置,摆放着航空知识的书籍。同他一起在梦开始的地方战斗过的弟兄,从未对他产生过疏离感,甚至隐隐觉得,有着深厚航空情结的汪彬,从来不曾走远。

202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六大产业基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以安顺为中心规划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得知消息的汪彬很兴奋,主动请缨到新组建的贵州航空产业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得偿所愿再度转场的汪彬,没忘记给曾经的同事、中航贵飞技改部副部长黄文强发去短信:“我又回来了!”

(下转3版)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