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陇 ——屯堡村落中的“土司城邑”

2025年2月28日第08版

分享到:

□伍永鸿

西陇村,与黔中屯堡名村鲍家屯相毗邻。其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为“中国传统村落”。

屯堡者,因明代“调北征南”“调北填南”屯堡人迁徙而形成。源于明流于清,置身屯堡,一派旧时屯守景象。

西陇,是一个白、汉民族聚居的屯堡村落。明时,吕、谢、刘、李四姓始祖随军入黔,并于军旅中结为异姓兄弟。奉敕屯田戍守黔中后,四人拔山涉水,观风问俗,来到西陇地面,勒石立寨,戍边屯垦,开启了其绵延络绎的家族瓜瓞衍庆历程。

西陇,山水风光迥异,历史人文厚重。据载,座落于雄浑壮丽山水之间的西陇,全得益于先民对山川形胜的景仰和对优良生活环境的追寻。当年,四姓祖先到来之初,先居住在高寨关,十余年后,又移居于兴寨之地,并于彼居住了四十年。后来,随着口齿的增长,四姓人请来堪舆师,欲择地移居宽乡。经过观山撵脉,寻龙望水,认为从西而来之不绝山脉,到小箐山处止步,化为了一圆形龙首山体,名曰“金钟铺地”。后面绵绵群山龙节过峡,左右前方山峦拱卫,加之山前流水漫流,泉水潮涌,是选址建屋的绝佳之地。于是,四姓人便在“金钟山”下贻谋建屋,因龙脉从西逶迤而来,村名原为“西龙”,后因讳皇家之“龙”字,遂改为“西陇”,取西龙驻跸之意。四姓祖先首先建四姓共祖祠堂和金钟寺于村前灵毓地,居住房屋则分布于其后。因从西来之水直去无收,四姓人又浚改河道,将河水与大、小龙潭之水引流汇聚,遂形成“西水流东,两河环村”水法局势。河道上亦修建水碾房两座,以作生活之需。而西陇村落能成为“土司城邑”,无论从布局或是建筑构件,均以独步于屯堡村落的绮丽境地而弥久传承,却有赖于吕氏一族的历史功绩。吕氏家族的不凡过往,有如一部“吕氏春秋”,承载着太多的岁月沧桑。吕氏始祖吕逢时,原籍江西吉安府猪市巷人。居西陇后,身耕田陇,仓廪丰实,忠厚传家。至清朝康熙年间,家族子孙世代繁衍,辛劳创业,累有勋业。时值满清铁骑横扫中原后,兵锋直指西南。清顺治、康熙时期,贵州未大定,明、清地方势力长期对峙,此消彼长,反复无常。当时吕氏族中有吕琰者,在西陇一带很有势力,深得人心。康熙八年(1669),其协助清兵围剿叛乱,惹下祸根。后因反清复明者报复,吕琰死于难,身首无寻。随后,其子吕大儒加入清军,屡立战功,授封军功外委。清廷恩及其父,敕追封为“西陇土司官”,并奉旨点穴葬衣冠冢于轿子山上,喝形“金盆喂鱼鳅”。到了乾隆年间,吕大儒袭土司官位,直至嘉庆年间,其殁后,清廷才取消西陇土司,吕氏再无世袭。吕大儒职司土司官期间,一改西陇旧制,把村落营建成了一座屯堡村落独树一帜的“土司城邑”。

其时,清有规定,唯有土司方可建城邑。改建为城邑状后的西陇,房屋从村前道路分四条巷道向后箐次第阶梯而上,相互之间平行成片。四条巷道口有拱形巷门,第一道拱门名“迎龙门”,第二道“大院门”,第三道“中院门”,第四道“永兴门”。街巷各自独立又连缀贯通,纵横交错、互为犄角。并置土司官邸、公堂、押司于村内,建造黑卡、水牢于村外。既为城邑,即可塑造城隍。吕大儒接着将村内金钟寺改建为“城隍庙”,并雕塑城隍像于正殿右侧,与如来、观音一同供奉。相传,西陇城隍貌相长须飘逸,为“满胡须”,而安顺府城隍只为“半胡须”,旧州(安顺州)城隍则为“无胡须”。到了清光绪七年(1881),迁入西陇外姓增多,乡民共议扩修庙宇,才又将庙号改还“金钟寺”。扩建了的庙宇雄伟壮观,大殿前为天井,天井左右两厢对称,右为僧人厨房,左为住持居所。居所屋内墙面涂以桐油石灰,上绘彩色壁画,并有鲍氏秀才书题长赋于其上。左厢楼上挂庙鼓,悬巨钟,钟上刻有承首人名字。天井下方是下殿,亦供奉有多尊泥、木塑神灵像。下殿过道处有两碑,通体高大,记述重修之事。下殿有石拱门洞,内有泥塑韦陀手执长锏朝下。进入寺内亦有拱洞门,门上悬条石牌扁,上镌“金钟寺”三字。庙内暮鼓晨钟,佛事兴隆,四时香烟袅袅,磬音悠悠。一一金钟寺,其实是吕氏营建西陇城邑最有力的历史见证。岁月悠悠,西陇土司官吕大儒墓仍遗存在村落对门的“金线吊葫芦”山上。其墓碑为悬山式檐瓦顶,顶帽下覆里外两层碑石,外有碑联:“后裔繁昌 秀水盘旋贻燕翼;层峦耸翠耀龙光。”通过外碑拱月形碑窗,可见里层墓碑上镌刻其功名、名讳、后裔及立碑年月縠旦等,朱砂字迹清晰苍劲,虽历经二百六十余年仍不曾漫灭。而村内的“吕土司官邸”尽管已倾圮,但依旧在风雨飘摇中诉说着遥远的过去。

当然,西陇历史人文之厚重远非如此,一些散落在巷闾民间和家族家史中的往事,映射着昔日的繁华。譬如清时刘家马帮蹄踏四方,远近闻名,共有马十二店,马匹数量达150匹之多。“马钢铃,山间鸣;头马叫,马帮到。”刘氏行商上云南下广西,财富日巨,遂成村里大户。后来,刘氏花巨资建造金碧辉煌的祠堂于金钟寺后,称冠一时。而历史上的“文武八秀才”则享誉一方。其中,清咸丰年间的文秀才鲍明山、武秀才谢礼有着美妙的逸闻传说。一一其时对门山上一株皂角树枯木逢春,忽结二夹。当年,亦出了这文、武二秀才。翌年,乡人为记念盛事,又于挑水河边新栽二棵皂角树。百数年间,皂角树终年郁郁苍苍,枝叶敷荣。

作为昔年的“土司城邑”,西陇的许多传统建筑虽然历经百年风吹雨打,但却风貌依然。这些建筑均为石木结构,左右及后墙用石头修砌,内部以立木穿枋为支撑,横梁竖柱,木格门窗。现尚有保存完好的四合院8座,房屋120余间。并遗存有吕土司府邸遗址三间,以及金钟寺、鲍氏书院、谢家大院、永兴门洞等古建筑,均得到了地方住建、文保部门的挂牌管护。

西陇还是远近闻名的屯堡石雕艺术天堂,其雕刻技艺起源于清代。村内那些弥漫着悠悠古风的石雕胜迹,散布于各家朝门、门楣、门榜、裙板、柱基以及墓碑上,或山水人物,或飞禽走兽,或神话传说,或饰文图案,或龙、狮、鹤、鹿,既有明雕镂空,又有阴凿浅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技艺高超,精美绝伦,继承着古老石雕艺术的传统风格,传承着屯堡文化的精萃,整体彰显着西陇作为昔年屯堡古城邑的独特魅力与风姿。

安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