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艳 文/图 村民育秧 眼下正值水稻育苗的关键时期,西秀区刘官乡在市、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秧,实现机械化播种,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良好基础。 在三星堡村水稻机械化育秧大棚里,刘官乡水桥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行飞正在组织村民育秧,现场忙而有序。村民有的往播种机里添加泥土、种子,有的则将育苗钵盘从水稻播种机的一端放到传输带上,随着机器的自动运转,铺土、播种、覆土、洒水等环节一步到位,既精准又快速。 据了解,与传统育秧方式相比,机械化育秧大幅缩短了育苗时间,降低了劳动成本,而且能有效减少秧苗脱窝,育出的秧苗生长整齐,有助于提升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 “机械化育秧采取精量播种、半旱式育秧方式,具有秧苗质量好、育秧效率高、移栽方式灵活等优点,可以减少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实现科学种植,提高水稻产量。”何行飞说,合作社发展机械化育秧是分批次进行的,目前是第二批,待全部育完后,可以覆盖周边村寨种植水稻1500余亩。2023年,该合作社发展水稻机械化种植500余亩,产值达到了80多万元。 近年来,刘官乡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水稻机械化种植,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动水稻生产从耕田、育秧、插秧、收割等环节全面实施机械化作业,为产业振兴夯实基础、添加活力,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刘官乡预计发展优质稻种植面积13700亩,通过不断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种植,实现精量播种,节约群众育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水稻单产,高效推进春耕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刘官乡农服中心主任杨建说,刘官乡将抢抓农时,全力做好水稻育苗和春耕等工作,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为全乡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有力保障。 |